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新型碳同素异形体 ——环型碳的表面精准合成方面取得进展
2024/03/27
图 环型碳C10和C14的表面合成策略与化学结构表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25203)资助下,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在新型碳同素异形体—环型碳的表面精准合成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表面合成芳香性环型碳C10和C14(On-surface synthesis of aromatic cyclo[10]carbon and cyclo[14]carbon)”为题,于2023年11月30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论文链接: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741-x。 环型碳作为新型的碳同素异形体,由sp杂化的碳构成,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电子性质引起了实验和理论学家的极大兴趣。由于环型碳具有非常高的化学活性,因此,自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只能在气相中进行研究,其凝聚相的合成和表征则极具挑战性,这使得对环型碳的化学结构(累积烯烃或聚炔)和稳定性(环型或线型)的认知一直存有争议。直到2019年,IBM实验室和牛津大学首次在NaCl表面合成了环型碳C18,并利用化学键分辨的原子力显微镜验证了其聚炔型化学结构(Science 365, 2019, 1299-1301)。然而对于更小的环型碳,它们的结构和稳定性仍然是扑朔迷离的。比如,理论预测C10是环型(n ≥ 10)和线型(n < 10)的分界点,同时也是最大的芳香性累积烯烃型环型碳。C14则被预测是从累积烯烃型C10到聚炔型C18的Peierls相变过渡态。 上述研究团队采用不同于C18的合成路线,设计了全氯化萘(C10Cl8)和蒽(C14Cl10)两种前体分子。通过针尖操纵诱导脱卤反应和反伯格曼开环(retro-Bergman ring-opening)反应,成功在其表面上精准合成了两种芳香性环型碳C10和C14。实验表明,C10和C14与C18的聚炔结构不同,均具有累积烯烃结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C10键长交替为0,而C14存在非常小的键长交替(0.05 Å)。该策略被证实是在表面上合成环型碳的有效方法,并且有望应用于合成其他系列环型碳,并在绝缘衬底上进一步精确测量它们的电子学性质。 |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中心 7944
-
北京乾圆国学文化研究院 2018
-
IAASE 8114
-
意沃企业管理咨询 805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4119
-
南山区鹏城实验室 7879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22863
-
EW 8054
-
ASTIRC 2163
-
高尔夫风景渡假酒店 18186
-
中国计算机产业联合协会 18069
-
HKSME 23031
-
AME2017组委会 2041
-
北京标杆管理 22955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2980
-
Hong Kong Societ 23996
-
西安交通大学 23995
-
北京科技大学 17980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研究 18028
-
个体 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