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甲烷与氧气室温直接催化转化领域取得进展
2024/04/01
![]() |
图 甲烷与氧气室温催化转化活性位点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88101、21890753、22225204、9214530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邓德会研究员、于良副研究员团队在甲烷室温催化转化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富边MoS2催化甲烷与氧气室温直接转化(Direct conversion of methane with O2 at room temperature over edge-rich MoS2)”为题,于2023年9月21日发表在《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3-01030-2。
甲烷直接催化转化制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世界性难题,被誉为化学领域的“圣杯”,这主要是由于甲烷的低极化率和高的C-H键能(439 kJ mol-1),使其转化通常需要借助高温(大于600 oC)、强氧化剂(如发烟硫酸)或外场(如等离子体)等苛刻的反应条件,但这又极易导致目标产物发生过度转化(如生成CO2等)。利用廉价、绿色的氧气在低温甚至室温下直接定向转化甲烷是一个梦想反应。然而,氧气分子极难在温和条件下持续形成可活化甲烷C-H键的活性氧物种,导致室温下甲烷与氧气直接催化转化非常具有挑战性。
基于此,上述研究团队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甲烷单加氧酶的双核金属中心,构筑了MoS2边硫空位限域的配位不饱和双Mo位点,实现了甲烷与氧气室温直接催化转化制C1含氧产物。相比于之前报道的化学循环反应体系中复杂的氧气/甲烷分步变温活化和低的甲烷转化率(<1%),该催化体系可在25 °C下实现甲烷与氧气一步直接转化为甲醇等C1含氧产物,甲烷的最高转化率可达4.2%,同时C1含氧产物的选择性大于99%,有效抑制了CO2的生成。结合时间分辨原位表征与理论计算研究发现,MoS2边硫空位限域的配位不饱和双Mo位点可在室温下直接解离氧气分子形成高活性O=Mo=O*物种,该物种能够高效活化甲烷C-H键进而将甲烷经由甲氧基中间体转化为C1含氧产物(图)。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世纪昌杰(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8230
-
上海光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133
-
昆明全昌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3024
-
天津市南开大学 18041
-
上海翊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8012
-
华南出版社(广东)有限公司 8249
-
ALIBABA 23978
-
北京爱德迈德广告有限公司 8047
-
大连百奥泰科技 22871
-
湖南大学数学系 18055
-
上海市同济大学 23232
-
第二军医大学 1978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126
-
上海英致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1906
-
甘肃方舟旅游公司 23957
-
中国杂志社 22940
-
兰州大学 8482
-
廊坊会议展览有限公司 8106
-
CDS 2117
-
北京博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