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郭雪峰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单分子输运机制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2024/04/15

分子传输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单分子科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从单个分子的角度出发,这些研究也能更好地理解电荷在分子内或相邻分子间的传输作用机制,这将为有机电子学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单分子结(SMJ)技术为研究单个分子或分子间电荷传输提供了有用的工具,是人类检测极限的挑战。同时,它可以提供分子传输过程的丰富细节,也可以揭示单个分子或分子间电荷传输的本征规律。通过有效的分子设计,SMJ技术将对其轨道分布和能带进行调控,以期实现丰富的功能,这将为分子输运机制的研究以及构筑新奇的纳米器件提供新的思路。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研究了分子间电荷的输运机制与轨道分布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限域超分子组装有利于具有明确分子几何形状和分离距离的稳定二聚体的形成,这使得可靠的二聚体制备并进行单分子电学测量成为可能,为理解分子间电荷传输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作者以石墨烯基稳定分子结作为精密电学测量平台,通过超分子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构建了系列二聚体单分子结(图1)。基于温度依赖性的测量,从电荷状态和能级分布两方面探索了二聚体在纳米尺度约束下的分子间电荷传输机制。理论结果表明,分子工程设计为调节分子能级排布提供了有效手段,为探索分子特性对二聚体分子间电荷输运特性的影响提供了基础。该研究工作于2022年9月13日以“Vibration-Assisted Charge Transport through Positively Charged Dimer Junctions”为题,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并入选为热点论文(Angew. Chem. Int. Ed. 2022, e202210939)。

95550d65ce144957bf6c7c3ca2b4520c.png

图1. 超分子二聚体单分子结及其电子输运特征

最近,郭雪峰课题组还研究了分子的能带工程对单分子水平的电荷输运机制的调控作用(图2)。作者基于背靠背的偶极分子构造的PNP型单分子结来模拟宏观PNP结的能带结构,在低温下实现了双向整流特性,这与宏观系统的特性一致。该研究同时发现单分子PNP结构中的内部偶极矩可以有效地降低输运势垒以及从热离子发射机制到隧穿机制的转变温度。因此,单分子器件可以作为研究PNP分子电荷输运特性的有效工具。单分子PNP结通过控制分子内部电荷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半导体小型化的重要瓶颈,如短沟道效应和漏极导致势垒降低效应等,是扩展摩尔定律以及进一步推进分子电子学发展的一个关键。该研究工作于2022年10月24日以“Dipole-Modulated Charge Transport through PNP-Type Single-Molecule Junctions”为题,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J. Am. Chem. Soc. 2022, 144, 20797)。

图2. PNP型单分子异质结示意图

此外,郭雪峰课题组还研究了非共价键作用,特别是π-π堆叠相互作用对分子之间的电荷传输的控制(图3)。传统上,两个相同的单体串联在一起的电导比单个导体的电导低。但是,作者利用STM-BJ技术在以蒽嵌蒽为中心的一组量子干涉类对照分子中观察到了反常的实验现象。从机制上讲,这种非经典的行为是π体系单体堆叠在室温下量子干涉作用的结果。当电子进入与流出的位点不同,形成的二聚体的量子干涉效应可以在“相长”和“相消”之间发生逆转,即与单体相比,二聚体的上述增强电导可以通过改变蒽核与电极的连通性来控制。该研究工作于2022年8月5日以“Quantum interference-controlled conductance enhancement in stacked graphene-like dimers”为题,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J. Am. Chem. Soc. 2022, 144, 15689)。

图3. 非共价作用调控的量子干涉现象示意图

上述三个工作的器件制备和表征分别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合作培养的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祝欣、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明瑶、南开大学傅焕俨和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李佩慧完成,分子合成分别由浙江大学陈洪亮教授、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程杰博士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博士研究生Bader Alharbi完成,理论模拟主要由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汪博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熊婉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博士后侯嵩军完成。郭雪峰、南开大学贾传成教授、陈洪亮、华中科技大学吕京涛教授、上海有机所高希珂研究员、英国兰卡斯特大学Colin J. Lambert院士、厦门大学洪文晶教授、瑞士伯尔尼大学Shi-Xia Liu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联合资助。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AI)赋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与高价值专利布局高级研修班(8月青岛)(2025-08-13)

第六届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PE 2025)(2025-08-15)

2025年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BAI2025)(2025-08-21)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IoTAIMA 2025)(2025-08-22)

第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学术会议(MCAI 2025)(2025-08-22)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2025-08-22)

2025年水资源管理、生态学与水文模型国际会议(WREHM 2025)(2025-8-9)

2025年第九届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国际会议 (ICCBB 2025)(2025-12-21)

2025电子电力、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ICEPAIIT 2025)(2025-8-25)

2025年地球化学、矿物学与岩石学国际学术会议(ICGMP 2025)(2025-9-21)

2025年第14届纳米结构、纳米材料和纳米工程国际会议(ICNNN 2025)(2025-10-29)

2025年智慧交通与地理信息系统国际会议(ICITGIS 2025)(2025-8-3)

2025年神经科学与医药研究国际会议(ICNMR 2025)(2025-8-27)

第二届预防医学与护理科学国际会议( PMNS 2025)(2025-12-13)

2025年第七届大数据服务与智能计算国际会议(BDSIC 2025)(2025-10-29)

2025年海洋工程、动力学与能源系统国际会议(OEDES 2025)(2025-8-21)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