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肾脏损伤修复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2
![]() |
图 ILC3s肠-肾迁移在肾脏纤维化中的关键作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22009、82270764、82370707、82170737)等资助下,中山大学周怡教授、陈崴教授团队与海外合作者在肾脏损伤修复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肠道CXCR6+ILC3s迁移到肾脏并通过表达PD-1增强IL-23R信号传导加剧肾纤维化(Intestinal CXCR6+ ILC3s Migrate to the Kidney and Exacerbate Renal Fibrosis via IL-23 Receptor Signaling Enhanced by PD-1 Expression)”为题,2024年5月29日在线发表于《免疫》(Immunity)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immunity/abstract/S1074-7613(24)00255-3。
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KD)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KD)的共同通路和最终病理结局,过度炎症反应是其启动环节。深入探讨肾脏损伤后免疫炎症反应对临床防治肾脏纤维化、延缓CKD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被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与肾脏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然而“肠-肾轴”的免疫调控机制仍不清楚。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CKD患者发现,三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s)在肾组织和外周血中显著增加,且与肾脏纤维化严重程度以及肾功能丢失密切相关。进一步利用多种肾脏纤维化小鼠模型,发现在肾脏损伤后,肠道中富集的CXCR6+ILC3s迅速动员,并在CXCR6/CXCL16趋化轴介导下迁移至肾脏,然后ILC3s通过上调表达PD-1,放大细胞内JAK2/STAT3/RORγt信号,产生大量促纤维化细胞因子IL-17A,最终促进纤维灶的形成和加重肾脏纤维化(图)。
该研究报道了ILC3s肠-肾迁移在肾脏纤维化进展中的关键作用,为肾脏损伤修复的免疫调控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并为肾脏纤维化的肠道干预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694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399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08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535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794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793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3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501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064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143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12
-
分享几种信息检索的方法,高效获取07-23
-
EI检索索引:类型分享,优化你的07-23
-
计算机领域文献的Ei检索:流程详07-23
-
EI检索参考,文献问题分析07-23
-
hksme 22885
-
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 23914
-
点时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2003
-
深圳市鸿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1897
-
的萨达是大事我 17899
-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22963
-
广州特许连锁加盟展览会 17858
-
武汉依埃斯威广告有限公司 22970
-
上海秋硕展览有限公司 7993
-
北京科技大学 8131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1983
-
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 20904
-
河北工业大学 21543
-
北京易世众教育科技中心 17911
-
广州恒斌展览有限公司 7864
-
APISE 23088
-
太原师范学院 2321
-
浙江理工大学 22962
-
工程信息研究院 17905
-
中国图书馆学会 2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