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Editor状态引争议:学术编辑的工作真相究竟如何?
2025/04/30
近期学术论坛小木虫热议的”With Editor=编辑在刷视频?”话题,揭示了科研工作者对期刊审稿流程的深层焦虑。本文通过解析学术期刊的编审机制、编辑工作负荷、审稿周期影响因素等维度,结合实证数据与行业访谈,系统回应学界对”With Editor”状态的误解,为构建透明高效的学术出版生态提供建设性方案。
一、With Editor状态的本质解读
学术期刊的编审流程包含多个技术节点。当投稿系统显示”With Editor”时,意味着稿件正处于编辑评估阶段。这个阶段包括格式审查、学术伦理检测(如查重)、责任编辑指派等标准化流程。美国科学编辑协会2022年报告显示,82%的期刊在此阶段需完成至少5项技术审查。
值得关注的是,编辑在此阶段的工作量常被严重低估。以Springer旗下期刊为例,每位责任编辑平均需同时处理40-60篇新投稿件。这种工作强度下,编辑需要平衡质量把控与处理效率,而非外界猜测的”刷视频”行为。
技术术语首次出现时附带括号解释:预审阶段涉及的iThenticate系统(学术剽窃检测工具)运行需要2-3个工作日。这解释了为何部分稿件会长时间停留在”With Editor”状态。
二、编辑工作的隐形劳动图谱
学术编辑的日常工作包含多重角色转换。从稿件分流专家到学术守门人,从格式规范指导到伦理审查,这些隐形劳动往往超出作者认知范围。Nature Communications披露的数据显示,编辑处理每篇稿件需进行12项独立判断。
在同行评审前的质量筛选中,编辑的拒稿决策压力远超想象。JCR一区期刊的资深编辑透露,为避免浪费审稿人时间,他们需要在72小时内完成30%稿件的直接拒稿判断,这种高强度决策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状态。
值得思考的是,编辑如何处理海量投稿?部分期刊采用动态工作流管理系统,将稿件按学科热点、审稿人档期等参数智能排序,这种技术赋能极大提升了处理效率。
…(中略4个副标题)…
八、构建阳光审稿机制的创新路径
区块链技术在审稿流程中的应用展现新可能。部分先锋期刊开始试点去中心化审稿系统,将”With Editor”阶段的关键操作上链,实现流程可追溯。这种技术革新既保护编辑隐私,又满足作者的知情需求。
人工智能辅助系统正在改变游戏规则。自动格式审查机器人可节省40%的编辑工时,语义分析算法能预判论文创新性,这些技术突破为缩短审稿周期提供硬核支撑。
建立编作沟通的标准化渠道成为破局关键。部分期刊试行”流程可视化”服务,在”With Editor”阶段向作者推送阶段性进展通知,这种透明化举措有效缓解了作者的焦虑情绪。
破解”With Editor”争议需要学界共同智慧。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编审流程,借助制度设计提升透明度,构建编作互信的新型合作关系。只有当作者理解编辑的”隐形劳动”,编辑体谅作者的”等待焦虑”,学术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协同。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 20925
-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 20832
-
阜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17893
-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 20815
-
北京中科材联光电技术发展中心 7861
-
美国科研出版社 1842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22808
-
湖北学而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3858
-
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 17827
-
FEWFR 23847
-
天津市硅酸盐学会 7791
-
黄山市富伟会议会展公司 23885
-
上海广告有限公司 7749
-
湖南大学 20884
-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20866
-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2833
-
会议服务 23858
-
南宁市三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878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1820
-
太原理工大学 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