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吴乾元、杨诚和环境学院胡洪营团队开发出水处理新型消毒技术
2024/04/01
消毒是控制病原微生物、阻断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然而,现有消毒技术通过强氧化或紫外辐照作用杀灭微生物,面临能耗药耗高、有毒有害副产物易生成等问题。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吴乾元、杨诚和环境学院胡洪营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纳米尖端的水力学杀菌新机制,即平缓水流可以通过碳包覆纳米尖端与细菌的色散作用有效地撕裂细菌。结合理论计算进一步证实,sp2碳与细菌细胞膜具有强烈的色散相互作用,使细菌在流场中被纳米尖端捕获,进而在流场曳力影响下对细菌产生撕扯而破裂细菌(图1)。
图1.纳米尖端水力学杀菌机制原理解析
研究人员利用多孔泡沫铜制备了碳包覆纳米线,当受污染水样流经该材料时,即可对水中细菌造成严重的机械破损(图2)。结合流场计算、细菌机械强度测试以及细菌受力有限元模拟,证实碳包覆纳米尖端的瞬时粘附-流场撕扯效应能够突破细菌的临界应力,而水流冲击下细菌与纳米尖端发生的碰撞作用不能破坏细菌。
该机制可有效杀灭水中的多种典型细菌,并在一个月连续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高效消毒。该技术利用水流动能杀灭病原菌,无需化学试剂或额外的能量供应,避免了二次污染问题。研究成果可为分散式水处理以及偏远地区的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新的策略,对其他领域的病原微生物控制也将具有启发意义。
图2. 碳包覆纳米线制备及杀菌性能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纳米尖端水流撕裂杀菌机制助力绿色高效消毒”(Hydrodynamic tearing of bacteria on nanotips for sustainable water disinfec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本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吴乾元副教授、杨诚副教授以及环境学院胡洪营教授,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18级博士生彭露(现为博士后)以及2020级博士生朱浩杰,论文作者还包括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19级博士生王浩彬以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博士后郭镇斌(现为深圳大学助理教授)。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抗疫专项等的资助。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玄牝传播文化有限公司 7729
-
上海冠通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22795
-
南京普世朗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23802
-
北京海名汇博会展有限公司 17813
-
北京金奖杯工艺品有限公司 20811
-
iceeac2017 23831
-
博思+为云会议系统名称 20899
-
上海鸿与智商业媒体 1848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2797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7814
-
西北大学 23782
-
哈工大 1881
-
南昌大学 17886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2818
-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1820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20785
-
上海大陆期货有限公司 23894
-
WWX 22774
-
苏州抗衰老学会 20832
-
上海华宏MBA培训中心 1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