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玉米“智慧株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6/02
![]() |
图 lac1赋予玉米“智慧株型”并促进密植增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025027、32330077、91935305)等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田丰教授团队与李继刚教授团队合作在玉米“智慧株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在玉米中鉴定到“智慧株型”基因lac1,揭示了光信号动态调控lac1促使玉米适应密植的分子机制,建立了“一步成系”的单倍体诱导编辑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以“智慧株型促进玉米密植增产(Maize smart-canopy architecture enhances yield at high densities)”为题,于2024年6月12日在《自然》(Nature)期刊上以“文章加速预览”模式线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669-6。
目前,我国玉米单产只有美国玉米单产的60%,与此同时,平均种植密度仅达到美国的67%。因此,增加种植密度是现阶段提高我国玉米单产水平的关键举措之一。然而,密植会引起群体内郁闭,导致群体上部冠层叶片“光饱和”,中下部冠层叶片“光饥饿”,因此上部叶片紧凑、中下部叶片相对舒展的“智慧株型”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捕获光能,提高群体的光合作用效率。但目前尚未鉴定到控制玉米智慧冠层的基因。该团队利用田间发现的一个上部叶夹角紧凑、中下部叶夹角相对舒展的自然突变体材料,发现了智慧株型基因lac1。连续4年4个地点的小区产量试验表明,lac1能够有效平衡群体内植株间的竞争,通过改善群体内光分布提高密植群体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终实现玉米密植增产。
该团队结合大量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前期鉴定到的调控玉米叶夹角的关键转录因子RAVL1直接激活lac1的表达,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内的红光:远红光的比例(R/FR)降低,光受体蛋白phyA与RAVL1互作促进RAVL1的降解,削弱了RAVL1对lac1的激活作用,最终表现出高密度条件下玉米叶夹角减小的遮荫响应。在lac1突变体中,phyA-RAVL1介导的光信号通路被阻断,从而削弱lac1突变体对遮荫的响应,表现出适应密植的优势。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突破单倍体诱导系遗传转化,建立了基因编辑技术与单倍体诱导耦合的“一步成系”技术体系,从而在20个自交系中实现了对lac1的纯合诱导编辑。
综上,“上紧下松”的lac1智慧株型优化了冠层内的光分布、增强了密植群体的光合效率;同时,lac1对遮荫响应的削弱增强了玉米群体的耐荫性,实现了形态改良和生理适应协调统一,促进了玉米群体密植增产。该研究建立的玉米“一步成系”单倍体诱导编辑技术体系为商业品种快速定向修饰、多性状协同改良、野生种从头驯化等提供了强大工具。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82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52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60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571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898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39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620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1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189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64
-
从选题到发表:5个关键步骤攻克S07-28
-
投了学术会议真的可以不参加吗?学07-28
-
EI会议期刊论文怎么写?资深审稿07-28
-
如何在Scopus发文?从选刊到07-28
-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 18533
-
APISE 23072
-
电子科技大学 8152
-
世缘堂(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 23932
-
广东省医学会 21170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20994
-
世纪昌杰(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822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1147
-
zkppp 8150
-
北京华矩咨询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8060
-
河南纳智博研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912
-
DME2011 1882
-
西南财经大学 23997
-
山东省山东大学 1795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21185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 20952
-
湖南诗和远方出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1924
-
南京思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18044
-
成都知新世达会务服务有限公司 23971
-
北京康慈医学中心 17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