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董昊课题组在多肽自组装诱导荧光领域取得进展

2024/12/30

近日,匡亚明学院董昊教授课题组基于“计算驱动+实验验证”的研究范式,通过调节溶液的pH,实现对于两亲型七肽Ac-IHIHIQI-NH2IIQ)的结构、形貌和荧光性质的精确控制,发现自组装结构中的多肽主链间氢键网络是其固有荧光的主要来源,且具有保守性。相关研究揭示了多肽层级自组装诱导荧光的全新机制,加深了人们对环境因素调控多肽行为的认识,为开发具备可调节光学特性的新型肽基材料奠定了基础,在生物发光探针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芳香性氨基酸通过分子内或分子间的π-π*电子跃迁产生荧光现象,在生物分子识别与信号传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已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然而,对于非芳香性多肽在自组装过程所触发的固有荧光特性,目前尚缺乏深入的科学理解。这种局限性的根源在于自组装机制及其与荧光性质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尚未被彻底揭示。此外,这些多肽在诸如pH、盐溶液等环境因素影响下的荧光动态变化,同样是一个较少被探索的领域。

在前期工作中,董昊教授课题组基于计算驱动的研究思路,研究了七肽催化pNPA水解(J. Am. Chem. Soc. 2019, 141, 223.)和硅烷产氢(J. Am. Chem. Soc. 2024, 146, 13488.)以及环二肽催化pNPA水解(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17164.)的分子反应机理及层级组装机制,并系统总结了理论计算在自组装多肽催化反应机制研究中的进展(Meth. Enzymol. 2024, 697, 321.)。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课题组继续深入探索pH调控与自组装结构以及光学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期望能够发现新的规律或者现象,为开发基于多肽的新型功能材料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IIQ序列在从强酸到强碱的pH范围内均可以自组装成有序结构,并从原子层面阐明了结构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其中溶液中的抗衡离子与带电侧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强酸/碱性条件下对自组装结构的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

1. 计算预测不同pH条件下多肽具有不同的自组装结构和相互作用模式

研究人员通过圆二色谱表征,证实IIQ序列在不同pH条件下均可维持其β折叠片自组装结构。与此同时,原子力显微镜等显微技术揭示了自组装结构在不同pH环境中存在显著的形态学差异;这些形态变化与多肽链的局部电荷分布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模拟预测结果与实验验证数据的高度一致性,充分说明计算驱动方法在研究多肽自组装体结构与功能关系方面的有效性,也从原子层面揭示了pH变化如何精细调控多肽的自组装过程及其最终结构形态。

2. 实验验证多肽自组装结构的差异性和荧光特性的保守性

本研究观察到所有自组装体系在约305 nm处均呈现出明显的荧光峰。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该固有荧光峰的本质,即肽链中部的主链酰胺键在致密的氢键网络保护下受激发,经历电荷转移而产生。这种由自组装导致的主链氢键网络的结构特征显著促进了分子轨道的重叠,为电荷转移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体系的荧光强度对溶液pH表现出显著的依赖性:在近中性条件下,自组装结构更为致密,则体系展现出较强的荧光强度。而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pH值对自组装体主链间氢键的距离、角度以及能量分布的影响。这些参数的变化直接关联到多肽链的结构稳定性及其动态行为,进而影响体系的荧光特性。因此,溶液pH不仅调控多肽链的自组装过程,也对其荧光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3. 多尺度模拟计算揭示多肽自组装诱导荧光的分子机制

本研究秉持计算驱动结合实验验证的研究思路,深入解析多肽层级自组装复杂过程中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出多肽层级自组装诱导荧光的全新机制,深化了对环境因素调控多肽自组装行为的认识,在荧光探针等生物医药领域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关工作以“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Peptide Self-Assemblies Across pH Levels”为题,于2024年12月13日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并被选为“Very Important Paper”。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20567。南京大学2023级博士生研究生王晓雨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杨玉钦博士以及硕士研究生杨昊琨为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董昊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及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等项目的资助,同时得到匡亚明学院、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ChemBIC)和南京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等的支持。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AI)赋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与高价值专利布局高级研修班(8月青岛)(2025-08-13)

第六届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PE 2025)(2025-08-15)

2025年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BAI2025)(2025-08-21)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IoTAIMA 2025)(2025-08-22)

第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学术会议(MCAI 2025)(2025-08-22)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2025-08-22)

2025年法学、产业升级与经济建设国际会议(CLIUEC 2025)(2025-9-17)

2025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与机电一体化国际会议(ICECTM 2025)(2025-9-7)

2025年国际教育、管理与传媒国际会议(ICEMM 2025)(2025-8-31)

2025生产技术、畜牧学与兽医学国际会议(APTAHVM 2025)(2025-8-12)

第二届土木工程与智能结构国际研讨会(CESST 2025)(2025-12-7)

2025年数据库管理与算法研究国际会议(ICDMAR 2025)(2025-9-9)

2025年智能控制与电气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ICEE 2025)(2025-8-22)

2025年低空运输与智慧交通运输工程国际会议(LTITE 2025)(2025-8-19)

2025年应用心理学与社会环境国际会议(ICAPSE 2025)(2025-8-13)

2025年信息网络与无线通信国际学术会议(INWC 2025)(2025-8-30)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