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自供能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研发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3
![]() |
图 自供能无导线心腔内起搏器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5003)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与国家心血管中心/阜外医院华伟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卓副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宁宁教授等研究团队开展跨学科合作,在自供能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研发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自供能心腔内起搏器(A self-powered intracardiac pacemaker in swine model)”为题,于2024年1月13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4510-6。
心脏起搏器能够有效治疗心律失常疾病。然而受限于电池寿命,许多患者一生需更换多个起搏器,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和手术并发症风险。如何提升心脏起搏器的服役时间协同实现无导线电刺激新模式一直是医疗电子器件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团队基于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耦合效应研制了一款胶囊形状的自供能心腔内无导线起搏器(self-powered intracardiac pacemaker,SICP)。该起搏器的直径6.8 mm、体积约1.52 cc、质量仅1.75 g,在大动物模型猪上成功通过自制导管递送系统经静脉微创手术植入到心腔内,并在右心室释放固定在心室肌上。通过建立基于高分子材料构筑SICP自发电模块的方法,可兼容核磁共振检查。伴随着心脏周期性的收缩舒展SICP开路电压能够达到6.0 V,短路电流为0.2 μA,整合电源管理系统和低功耗起搏电路(0.5 ms/1.5 V),实现了对房室传导阻滞疾病模型动物的有效起搏。持续3周的随访观察,SICP保持良好的起搏性能,突破了目前自供能心脏起搏器在模型动物体内植入的最长时间纪录,展示出SI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上海易标科技 18268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867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学院 21171
-
水利科研信息 2160
-
湖南微点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8493
-
中国企业国际投资促进会 22904
-
IETP-Association 2240
-
南京工业大学 7933
-
San Jose State U 2077
-
北京强强酒店 22890
-
兰州理工大学 24004
-
GFFDSZ 24076
-
岭南师范学院 8269
-
中国社会学会方法研究会 20923
-
沈阳医科大学 18302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4185
-
2016年先进材料与能源可持续发 2019
-
福建师范大学 21119
-
科严文化 1966
-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 1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