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恒电势分子模拟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6/03
图 考虑电子溢出效应分子模拟方法的示意图。(a)双电层界面的电极诱导电荷;(b)诱导电荷的多极矩展开;(c)诱导电荷分布的示意图。红色、蓝色等值面分别代表正电和负电
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25012、92472109)等资助下,华中科技大学冯光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恒电势分子模拟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考虑电子溢出效应的双电层恒电势模拟(Constant-potential modeling of electrical double layers accounting for electron spillover)”为题,于2025年1月28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34.046201。
电极与电解液形成的固液界面双电层在电化学体系中广泛存在。从分子层面探究双电层的微观结构与动态响应,来揭示电化学界面的形成机制,是研究电化学体系的关键所在。恒电势分子模拟是研究双电层的重要工具。然而对于金电极-水溶液界面这一基准体系,常规恒电势方法预测出的微分电容通常比实验小一个量级,且随电压变化不大,与实验给出的钟形电容曲线定性不同,这成为了利用恒电势分子模拟方法研究双电层体系的热点与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考虑电极电子溢出效应的恒电势分子模拟方法,深入研究了金电极-水溶液界面的基准体系,解析了其微分电容和界面结构以及充电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新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常规恒电势方法存在显著不同,揭示的微分电容与界面结构与实验定量吻合,充电过程与理论吻合,从而解决了常规恒电势方法无法准确模拟金属电极-水溶液界面的难题。同时,该工作通过有效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优点,实现了对百万原子量级的双电层体系的分子模拟,其计算效率媲美常规恒电势方法。此外,该工作对于界面结构与充电过程的机理剖析有助于理解其他电化学领域,如电池、电催化、电镀和电容去离子领域。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北京当代联合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7841
-
湖州师范学院 22976
-
AFEW 8069
-
APISE 23078
-
武汉中会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2946
-
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电子信 21005
-
武汉奔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452
-
中国人民大学 17967
-
四川大学材料学院 17883
-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22903
-
广东羊城之旅 22979
-
华南师范大学 1880
-
新疆大学(211) 18186
-
迈海材料基因组国际研究院 22990
-
苏州工业园区落加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23910
-
广东广州白云区 18162
-
北京农业工程学会 17975
-
中国企业联合会 21019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22923
-
中 华 医 学 17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