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北京大学深度参与纳赫兹引力波搜寻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

2024/04/01

近日,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这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来自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的长聘副教授李柯伽、博士后陈思远及研究生薛子涵和徐江伟深度参与了这项工作。相关论文在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RAA在线发表。

CPTA在4.6西格玛(误报率小于50万分之一)的置信度下探测到了纳赫兹引力波的四极相关特性这个关键证据

纳赫兹引力波是引力波的一种,而引力波是由加速运动的有质量物体扰动周围的时空而产生时空的涟漪。对频率低至纳赫兹的引力波进行探测,将有助于天文学家理解宇宙结构的起源,探测宇宙中最大质量的天体即超大质量黑洞的增长、演化及并合过程,也有助于物理学家洞察时空的基本物理原理。

在此次研究中,CPTA团队利用FAST对57颗毫秒脉冲星进行了长期系统性监测,并将这些毫秒脉冲星组成了银河系尺度大小的引力波探测器来搜寻纳赫兹引力波。该团队基于独立开发的软件,对FAST收集的时间跨度3年5个月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4.6西格玛置信度水平(误报率小于50万分之一)上发现了具有纳赫兹引力波特征的四极相关信号的证据。

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却是探测宇宙中不发光物质的直接手段,探测引力波并且开辟引力波观测宇宙的新窗口是天文学家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20世纪70—80年代,引力波的存在通过观测脉冲双星系统的轨道变化得以间接证实,并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6年,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简称LIGO)宣布在百赫兹频段探测到恒星级质量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并因此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更大质量的天体产生的引力波频率更低。例如,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宇宙中质量最大的致密天体(一亿到百亿倍太阳质量)。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绕转时产生的引力波主要集中在纳赫兹频段,相应的信号时标为年到几十年。在这个频段内,还有宇宙早期原初引力波残存至今的部分和宇宙弦等奇异对象产生的引力波。

开辟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宇宙的新窗口对于理解超大质量黑洞、星系并合历史、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纳赫兹引力波由于频率极低、周期长达数年,其波长可达数光年,对它的探测十分具有挑战性。利用大型射电望远镜对一批自转极其规律的毫秒脉冲星进行长期测时观测,是纳赫兹引力波目前已知的唯一探测手段。发现纳赫兹引力波是国际物理和天文领域竞赛的焦点之一。国际上的多个团队,如北美的NANOGrav、欧洲的EPTA、澳大利亚的PPTA,利用各自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已分别开展了长达20年的纳赫兹引力波搜寻。近年来一些新生力量也逐渐加入这一领域,包括我国的CPTA、印度的InPTA和南非的SAPTA。

脉冲星测时阵探测纳赫兹引力波的灵敏度强烈依赖于观测时间跨度——即灵敏度随着观测时间跨度的增长而迅速增加。CPTA研究团队面对观测时间跨度远短于美、欧、澳三个国际团队的不利局面,充分利用FAST灵敏度高、可监测脉冲星数目多、测量精度更高的优势,长期系统地监测了一大批毫秒脉冲星,自主开发独立数据分析软件,以数据精度、脉冲星数量和数据处理算法上的优势弥补了时间跨度上的差距,使我国纳赫兹引力波探测灵敏度很快达到了与美、欧、澳相当的水平,从而同时实现此次重大科学突破。不过,受限于当前观测数据较短的时间跨度,CPTA团队暂时无法确定纳赫兹波段引力波的主要物理来源,但这将随着后续观测数据时间跨度的增加而解决。由于CPTA现有数据时间跨度较短,所以数据时间跨度增长带来的效果会更明显,例如,如果数据时间跨度再增长3年5个月,CPTA的数据时间跨度将翻倍,而其他国际团队仅增长不到20%。

后续,CPTA团队将充分发挥FAST脉冲星测时精度的国际领先优势,加快纳赫兹引力波探测科研攻关,积累更长期的观测数据,逐步发表更高精度的探测结果,彻底打开人类利用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宇宙的新窗口。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还将积极推进FAST扩展和升级,基于脉冲星测时阵列方法,实现纳赫兹引力波事件的常规观测,从而建成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并开启更高灵敏度和更高分辨率的低频射电观测研究新纪元,将我国加快建设成为引力波天文和射电天文的强国。

国际上,其他脉冲星测时阵列合作组,包括EPTA-InPTA联合团队、NANOGrav团队和PPTA团队,也将和国家天文台同一天宣布相类似的结果。北京大学团队也深度参与了其中EPTA的相关工作。未来,这些区域性合作将推进国际脉冲星测时阵列合作,期待脉冲星测时阵列将很快为人类探索宇宙打开纳赫兹引力波观测新窗口。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第四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国际会议(FAIML 2025)(2025-04-25)

2025年无线与光通信国际会议(CWOC 2025)(2025-04-25)

2025年计算机科学与神经网络国际会议(ICCSNN 2025)(2025-05-10)

SPIE出版|2025年遥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RSIT2025)(2025-05-18)

2025年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工程国际会议(EICTCE 2025)(2025-05-22)

2025年计算机游戏、仿真与建模国际会议(2025-05-22)

第十届组合数学与图论国际研讨会(CGT 2025)(2025-05-23)

2025年第三届亚洲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国际会议(CVIPPR 2025)(2025-05-23)

第四届机器视觉、自动识别与检测国际学术会议(MVAID 2025)(2025-05-23)

第九届能源技术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ETMS 2025)(2025-05-23)

2025能源系统集成、动力工程与储能材料国际会议(PEESM 2025)(2025-5-11)

2025年云计算与计算机网络国际会议(ICCCCN 2025)(2025-6-5)

2025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国际会议(BMCMPM 2025)(2025-6-5)

2025年模式识别与大数据国际会议(PRBD 2025)(2025-6-15)

第二届高分子材料、石油化工与工程国际会议(ICPMPE 2025)(2025-6-9)

2025基础设施、政策与发展国际会议(ICIPD 2025)(2025-6-4)

第二届智能教育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IESD 2025)(2025-7-24)

2025年现代教育技术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CMETAI 2025)(2025-5-3)

2025智能电网、电力系统与能源技术国际会议(ICSGPSET 2025)(2025-5-10)

2025医学、护理学与生物医药国际会议(ICMNB 2025)(2025-7-7)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