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分子探针活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3
图 (a-c)可级联响应肿瘤微环境的分子组装探针及其研究示意图; (d,e)小鼠模型上原位胰腺癌的荧光成像与信号强度变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74074、2137003)等资助下,南京大学叶德举团队在分子探针活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串联调控溶酶体内组装纤维探针用于活体成像与肿瘤免疫治疗”(Tandem-controlled lysosomal assembly of nanofibres induces pyroptosi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为题,于2025年2月18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5-01857-9。
分子探针是实现生物分子精准探测与调控的关键工具,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靶标验证、药物研发和分子机制研究等领域。然而,活体内复杂的生物组织屏障、高度动态的环境以及大量干扰物的存在,导致探针的特异性和靶组织递送效率受限,这给当前活体复杂环境中生物分子的精准探测与调控带来了极大困难。
针对上述挑战,该团队通过分子的模块化设计与分子间组装的精确调控,结合表面电荷翻转和结构形貌转变策略,构建了一种可级联响应肿瘤微环境的分子组装探针(NP-NH-D5)。该探针能够在肿瘤微环境中依次识别胞外MMP-2酶和胞内还原性生物分子(GILT酶和谷胱甘肽),并逐级激活,调控探针的表面电荷、尺寸和结构,从而实现高效肿瘤细胞靶向递送。这一过程有效增强了探针在肿瘤的摄取效率,并显著延长瘤内滞留时间,从而增强肿瘤成像信号,实现了小鼠模型中原位及远端转移肿瘤灶的精确定位。
在此基础上,上述团队还进一步探究了探针在肿瘤细胞内的“靶向-组装-破坏-激活”级联过程,阐明了原位组装纳米纤维结构通过快速破坏肿瘤细胞溶酶体,激活GSDMD依赖性的细胞焦亡分子机制。这为活体复杂环境中肿瘤灶的精准定位与靶向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化学策略。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重庆文理学院 17967
-
江苏机械门户网 24242
-
嘉定优势会展服务社 20996
-
上海士研传媒 23892
-
WILL 1974
-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8007
-
中国医师学会检验医师分会 21036
-
北京海华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7999
-
西南石油大学 22964
-
北京农业工程学会 18073
-
北京理工大学 24100
-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24051
-
APISE 23084
-
上海赛诺瑞会展有限公司 8041
-
?北京海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2947
-
重庆立丰展览有限公司 2228
-
北京优合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7961
-
万网万网万网 17989
-
四川现代医院 2025
-
北京亿虹书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