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科学引用指标
2024/07/25
关于“Eld媒体”这一表述,在学术和科技领域中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或标准的概念。我猜测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误解或打字错误,因为通常我们不会将“Eld”与媒体或科学引用指标直接联系起来。不过,基于问题的核心——科学引用指标,我可以提供一些相关信息。
在科学界,有多种引用指标用于评估学术论文、期刊、学者或研究机构的影响力。这些指标主要基于文献的引用情况,通过统计和分析来反映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科学引用指标:
-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这是由Clarivate Analytics(前身为汤森路透)推出的一个期刊评价指标。它计算的是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前年份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影响因子是评估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
引用次数(Citation Count):这是衡量论文影响力的直接指标。一个论文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越多,通常意味着它在学术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
h指数(h-index):这是由物理学家Jorge Hirsch提出的一种衡量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一个学者的h指数是指他/她发表的论文中至少有h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不低于h次。
-
h5指数:这是谷歌学术推出的h指数的变体,仅对近五年发表的论文进行计算。它用于评估学者或期刊在最近五年内的学术影响力。
-
特征因子(Eigenfactor):这是由Clarivate推出的一个衡量期刊在整个引用网络中影响力的指标。它基于特征向量中心度计算分数,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科研影响的结构性。
-
SCImago期刊排名(SCImago Journal Rank, SJR):这是一个与Eigenfactor类似的指标,但基于Scopus数据库进行计算。它考虑了期刊的选题和声望对其引文价值的影响,赋予高声望期刊的引用以较高的权重。
-
相对引用率(Relative Citation Ratio, RCR):这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推出的一个领域标准化论文引用指标。它基于PubMed数据库,依据有共同引用的相关论文的引用文献划分领域。
至于“Eld媒体”,如果它指的是某种特定的媒体平台或数据库,并且该平台或数据库有自己的科学引用指标或评估体系,那么需要具体查看该平台或数据库的介绍和说明。然而,就我所知,“Eld媒体”并不是一个广泛认可的学术或科技领域术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引用指标各有优缺点,且没有哪一个指标是完美的。在评估学术成果或期刊影响力时,应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文章来源网友分享,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IETP-Association 24060
-
广州市电购会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21154
-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17929
-
天津天盛贵金属有限公司 17878
-
华中科技大学 21150
-
FDAGWA 1914
-
国家新媒体基地管委会 1938
-
MDPI - Academic 8096
-
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 23920
-
BVSB 7994
-
香港科学工程协会 23148
-
北京诺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3967
-
CDS 2117
-
RH 7938
-
温州医科大学 8224
-
长沙富通科技公司 17936
-
中国营养学会 21089
-
郑州迎春会议策划有限公司 24027
-
上海遐永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8022
-
2014材料科学与环境国际会议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