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化学系佟硕课题组实现固有手性杯芳烃分子催化不对称合成
2024/04/16
固有手性概念由德国科学家Böhmer在1994年研究手性杯芳烃时首次提出,与传统的手性分子不同,该类分子缺少手性中心、手性轴、手性面和螺旋轴等手性元素,其手性由大环分子的三维结构产生。杯芳烃及其氮杂和氧杂衍生物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碗状结构、可控的空腔尺寸和形状、易于制备和化学后修饰,已成为催化、分子识别、传感、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优势分子。但对映体富集的固有手性杯芳烃的高效合成与制备一直面临巨大挑战,严重制约了固有手性杯芳烃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催化不对称合成方法直接得到对映体富集产物很有意义。
固有手性杯芳烃的催化不对称合成及其圆偏振发光性能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佟硕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采用去对称化的方法实现了固有手性杯芳烃分子的催化不对称合成。在PdBr2和手性亚磷酰胺配体的催化下,以良好的产率和优异的对映选择性得到了嵌入芴环结构的固有手性杯芳烃。这一新型固有手性杯芳烃表现出优秀的圆偏振发光性质。化合物A且表现出优秀的圆偏振发光(CPL)性能,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为5×10-3。含乙烯基的化合物B具有与化合物A相同的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 = 4.9×10-3),而化合物C由于羰基的还原,共轭体系被中断,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急剧降到1.7×10-3。表明对固有手性杯芳烃骨架的后修饰,特别是对发色团共轭的调节,可以有效地调节手性发光性质。
该研究成果以“催化不对称对映选择性去对称化脱氢交叉偶联反应合成固有手性杯芳烃”(Inherently Chiral Calixarenes by a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Desymmetrizing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为题,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期刊《化学科学》(Chemical Science)上。清华大学化学系在读博士生张鑫为本文第一作者,佟硕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通过催化对映选择性跨环芳烃脱氢偶联反应,破坏原有杯芳烃的对称性,得到对映体富集的嵌入芴环结构的新型固有手性杯芳烃,该类分子具有制造CPL发光材料的潜在应用前景。这些成果为基于杯芳烃骨架的新型CPL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了新的机会。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江西财经大学 23023
-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1133
-
中国能源学会 1998
-
北京林业大学 22996
-
上海新相印图册制作有限公司 18024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1075
-
百奥泰国际会议有限公司 24061
-
北京四通博大 17869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7924
-
国际仿生工程学会 21094
-
湖北研学博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031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3181
-
武汉工业学院 17968
-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23096
-
同济大学地下系 18041
-
武汉奔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974
-
中国医促会骨委会 1964
-
FEWFEW 8106
-
JC 23325
-
西南交通大学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