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更新错误:事务(进程 ID 64)与另一个进程被死锁在 锁 | 通信缓冲区 资源上,并且已被选作死锁牺牲品。请重新运行该事务。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倪士光课题组合作在计算积极心理学领域取得系列新进展_科研信息_学术资讯_学术会议网站-学术会议在线-学术会议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倪士光课题组合作在计算积极心理学领域取得系列新进展

2024/07/02

过去20年间,积极心理学拓展和增强了心理健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然而近年来,数字心理健康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积极心理学的学科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积极心理学与数字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需求下提出研究框架与主题验证,是目前数字心理健康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倪士光副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研究课题组合作,设计并提出了一个数字问题驱动、大规模多模态数据、计算建模与整合应用的计算积极心理学(computational positive psychology, CPP)研究框架与通用范式,并在积极心理聊天机器人、认知扭曲识别与积极重构、心理韧性智能培育等三个主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课题组提出了计算积极心理学这一跨学科领域及其研究框架。论文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积极心理学的交叉发展,提出了在积极心理学的第三次巨复杂发展浪潮下,如何使用CPP方法深入研究幸福这一复杂现象。研究成果以“计算积极心理学:推进数字时代的幸福科学”为题发表于《积极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为论文第一单位,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侯悍超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6级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讲师刘世群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倪士光为论文通讯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孔风为共同通讯作者。

图1.计算积极心理学研究框架

在一项积极心理聊天机器人的研究中,课题组分别开发了基于检索规则和基于大模型的积极心理干预聊天机器人,检测了多项人机交互的影响因素,326名被试参与的3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个性化推荐、多轮对话和实时反馈在提高积极心理干预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项研究为开发更有效的积极心理干预工具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以“基于检索和大模型的积极心理干预聊天机器人的成功关键因素研究”(Investigating the key success factors of chatbot-based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 with retrieval-and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GPT)-based chatbots)为题,发表于《国际人机交互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刘世群为论文第一作者,倪士光为论文通讯作者。

图2.积极心理干预聊天机器人技术路线

在认知扭曲检测与积极重构的研究中,课题组基于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建立了认知扭曲的积极重构框架(positive reconstruction framework),建构了包含4001条认知扭曲识别和1900条积极重构的普通话数据集,微调(fine-tuning)中文预训练模型RoBERTa-wwm-ext的策略在认知扭曲识别任务中表现出最高的准确率(Acc = 0.896),p-调优(p-tuning)ChatGLM-6B在积极重构生成任务中表现最佳。研究成果以“认知扭曲检测与积极重构:中文数据集与评价”(Detection and positive reconstruction of cognitive distortion sentences: Mandarindataset andevaluation)为题发表在自然语言处理会议计算语言学学会2024年会(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2024)会刊。论文第一、二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1级硕士生林书亚和2023级硕士生王宇雄,通讯作者为倪士光。

图3.积极重构框架(Positive ReconstructionFramework)

课题组设计了一个基于大语言模型(LLMs)的儿童可以自定义形象和谈话风格的对话代理(conversational agent),用于测量和培养儿童心理韧性。儿童通过与智能对话代理的聊天互动,得到情绪支持、提升心理韧性,并了解自己的心理韧性水平。对48名儿童的用户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提升心理韧性并且儿童用户体验较好。该系统为儿童积极心理教育提供了一种个性化、易用高效的新方式。研究成果以“与AI伙伴一起成长:用于测量和培育儿童心理韧性的一款基于LLMs的对话代理设计”(Grow withyour AI buddy: Designing an LLMs-based conversationalagent for themeasurement and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mental resilience)为题发表在交互设计会议(Interaction Design and Children Conference)会刊。论文第一、二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1级硕士生胡子卉和侯悍超,通讯作者为倪士光。

图4.个性化心理韧性对话系统(前端界面)

上述研究成果主要来自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承建的广东省数字心理健康与智能生成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深圳科创委可持续发展项目、深圳市教育科学课题等项目的支持。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 清华大学新闻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AI)赋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与高价值专利布局高级研修班(8月青岛)(2025-08-13)

第六届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PE 2025)(2025-08-15)

2025年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BAI2025)(2025-08-21)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IoTAIMA 2025)(2025-08-22)

第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学术会议(MCAI 2025)(2025-08-22)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2025-08-22)

2025年能源系统、电气科技与智能电网国际会议(ICETSG 2025)(2025-9-6)

2025年生态环境,低碳与信息学国际会议(EELCI 2025)(2025-8-11)

2025财务管理、金融与经济发展国际会议(ICFMFED 2025)(2025-9-5)

2025年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国际学术会议(ICDMER 2025)(2025-8-29)

2025环境监测、科学管理与垃圾分类国际会议(SMGC 2025)(2025-8-10)

2025年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与深度学习国际会议(AIDADL 2025)(2025-8-18)

2025船舶、智慧交通与无人技术国际会议(SITUT 2025)(2025-9-3)

2025交通基础设施、轨道交通与铁路国际会议(ICTIRTR 2025)(2025-9-11)

2025年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国际会议(ICMEAT 2025)(2025-9-7)

2025能源化学、光电材料与工程技术国际会议(ECOMET 2025)(2025-8-28)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