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物理系王晓锋团队领衔发现红超巨星爆发激波渐变现象——颠覆传统恒星死亡理论预期
2024/03/27
大质量恒星演化末期通常会产生核心塌缩超新星爆发。大量引力势能瞬间释放,引发的激波以约十分之一光速传播,迅速突破恒星外层,并产生黑体温度达到十万开尔文的瞬时辐射。这一极早期信号,也是激波穿透濒死恒星的躯壳并记录沿途复杂物理过程的旅行日志,因而携带了激波传播、超新星爆发几何性质及周围环境等关键信息。高速的激波在短短几小时内便耗散于空间,而现今的观测记录也仅限于单色,且都开始于恒星坍缩爆炸后数小时。因此,我们对恒星死亡这一瞬间的了解仍为空白。
图1.左上:超新星SN2023ixf爆发瞬间的激波突破艺术想象图(由北京天文馆喻京川绘制);右上:超新星SN 2023ixf的宿主星系M101部分图像(来自哈勃空间望远镜https://esahubble.org/images/opo0907h/),其中白色方框指示下方小图在M101中的位置。下方a-d子图:红圈显示超新星SN 2023ixf爆发的位置,以及爆发后在小时时间间隔的亮度和颜色的快速演化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王晓锋教授团队与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及天文爱好者合作,在离地球约2200万光年的风车星系(M101)中捕捉了大质量恒星死亡后1小时的瞬间。首次记录的彩色影像揭示了一颗约8500万倍太阳体积的红超巨星从死亡到爆发,形成超新星2023ixf爆发的全过程。详实的多波段观测清晰地展示了爆发极早期破茧而出的红色激波,逐渐转变为蓝色的奇特现象。这一前所未见的彩色影像,颠覆了传统理论框架下,恒星死亡瞬间伴随蓝色激波突破的预期。
研究团队认为,由红转蓝的渐变激波预示了这颗恒星濒死之时,周围包裹着厚厚的尘埃壳。随着激波迅速外传,这些尘埃在短短数小时内被悉数摧毁。对这一过程的半解析描述则表明这颗超新星的爆发,或包裹它的尘埃层,则呈现高度的非球对称。由红转蓝的激波突破,则如同揭开了笼罩濒死恒星的一层浓厚的尘埃面纱。此项研究显著推进了人们对大质量恒星晚期演化和死亡这一宇宙中普遍而神秘景象的认知。
图2.数据点表示超新星SN 2023ixf的视星等演化曲线(上)与颜色演化曲线(下),黑色实线标示出传统激波冷却模型预测演化曲线,黑色虚线代表考虑尘埃影响后的模型结果
该研究成果以“从一颗周围充满尘埃的红超巨星爆发出的激波闪光”(A shock flash breaking out of a dusty red supergiant)为题于12月14日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
王晓锋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清华大学2021级博士生李盖茨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博士后胡茂凯、国家天文台博士后李文雄(物理系2020届博士毕业生)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杨轶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本项目合作团队还包括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等研究人员,以及来自星明天文台、挪威、西班牙、俄罗斯和美国等地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该项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点项目、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科学探索奖以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科学者项目等资助。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1891
-
上海蔚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8467
-
浙江蟠桃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3985
-
博展教育 23964
-
工程信息研究院 17926
-
厦门中之星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2910
-
新天木业有限公司 18041
-
武汉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22997
-
江西财经大学 23023
-
太原工业学院 2115
-
北京企发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21296
-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433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2199
-
合肥南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8026
-
广州恒斌展览有限公司 1881
-
中南大学 18043
-
武汉理工大学 8292
-
西北工业大学 18171
-
河北工业大学 18058
-
CC 7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