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北京大学材料学院周欢萍课题组在《自然》发文报道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的重要进展

2024/03/28

材料的晶体质量、纯度与材料的制备方法密切相关。近年来,得益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质,原料成本低廉,可溶液加工等特点,其光电器件研究进展迅猛。然而,钙钛矿合成反应迅速,组分易迁移扩散,且常常伴随溶剂参与的中间相及其他杂相(如δ相)的生成。这导致薄膜中存在多尺度缺陷,尤其是原子尺度点缺陷及纳米尺度的相杂质等不易被常规方法检测的缺陷,这阻碍器件效率与稳定性的进一步提升,亟需更为精准的调控薄膜生长,有效抑制纳米与原子尺度缺陷的生成,实现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可控制备,进而推动钙钛矿光伏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为实现更为可控的钙钛矿薄膜生长,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欢萍教授课题组突破基于阳离子B位配位相互作用的传统思路,提出了全新的方法。课题组基于阴离子-π相互作用,引入缺电子受体与钙钛矿中的阴离子X位结合,精准调控合成反应动力学,获得了更高质量的晶体,有效抑制了纳米与原子尺度缺陷,尤其是阴离子-π相互作用与配位相互作用分别针对两个独立的反应物位点,为钙钛矿薄膜的可控生长提供了全新的调控工具。研究成果以“Anion-π interactions suppress phase impurities in FAPbI3 solar cells”为题,于2023年10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上(doi: 10.1038/s41586-023-06637-w)。

使用阴离子-π相互作用与AX结合调控生长示意图,及其与传统方案对比

迄今为止,调控钙钛矿薄膜生长的最有效方法主要通过前驱体与BX2中的B位金属配位形成中间相,起到抑制形核,调控生长的效果。这是由于B位金属具有空轨道,可与具有给电子能力的分子结合。相对地,AX成分中的X位点是富电子的阴离子,因此也存在能够与缺电子体系发生相互作用的分子,从而调节钙钛矿生长的可能性。与传统方法中钙钛矿BX2组分作为电子受体、外源调节剂分子作为电子给体不同,在该新方法中,钙钛矿AX组分充当电子给体,利用具有电子受体功能的外源分子作为调节剂。该工作首次实现通过与AX的结合调控生长制备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证实了AX位点可作为钙钛矿生长调控的反应活性位点,拓展了钙钛矿材料生长中的反应活性位点选择,为材料生长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表明,阴离子-π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AX组分与缺电子芳香体系之间。该工作通过采用具有强缺电子性的六氟苯分子,增强了阴离子-π相互作用的强度,使得该作用力强度足够影响钙钛矿薄膜的生长过程。在通常的钙钛矿前驱体中,设计中间相形成、抑制成核及调控生长的最基本化学相互作用是配位作用及离子键。而该新方法拓展了前驱体中的作用力范围,使阴离子-π相互作用可用于调控材料生长,为材料生长调控作用力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指导。

阴离子-π相互作用的存在性和效果。a,b,FAI、六氟苯及其混合物的荧光光谱(a)与吸收光谱(b);c,PbI2, FAI···PbI2混合物及PbI2···FAI···HFB三元混合物的吸收光谱;d,e,引入阴离子-π相互作用前后钙钛矿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f,g, 引入阴离子-π相互作用的钙钛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f)及电子衍射图案(g)

此外,这种基于AX组分位点的调节方法与传统基于BX2组分位点的调节方法独立生效,且可协同发挥作用,因而可实现材料双位点生长调节。巧妙的是,不同于通常单一位点调节方法形成的中间相,该双位点调节所形成的中间相不是结晶态,而是更接近于湿膜状态,因而实现了在反应温度下直接由湿膜形成最终的钙钛矿晶体,而不经历其他高结晶度的中间相。因此,该方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的组分纯度和相纯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微区的化学异质性和纳米尺度相杂质被消除。该方法制备的钙钛矿材料的载流子寿命增长,结晶度提高,带隙红移,吸收增强。小面积钙钛矿光伏器件(0.08cm2)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6.04%,认证值为25.8%。大面积器件(1cm2)实现了24.63%的光电转化效率。此外,由于材料组分纯度和相纯度的提高,器件的热稳定性和运行稳定性大幅提高,在最大功率点追踪1258小时后,仍保持了初始效率的94%;在85°C加速老化1255小时后,仍保持初始效率的91%。该方法可提高钙钛矿材料的纯度及晶体质量,可推广至其他的钙钛矿光电器件,且在前驱体中引入阴离子-π相互作用及双位点生长调控的思路,对于其他包含缺电子离子和富电子离子材料的生长调控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太阳能电池效率及稳定性。a,引入阴离子-π相互作用的FAPbI3太阳能电池的性能;b,阴离子-π相互作用对性能影响的统计分析;c,引入阴离子-π相互作用前后器件的EQE和EQEEL曲线;d,引入阴离子-π相互作用的较大面积器件(1.003 cm2)的性能;e,f,引入阴离子-π相互作用前(e)后(f)钙钛矿薄膜的荧光峰位成像;g,不同太阳能电池的运行稳定性;h,不同太阳能电池的热稳定性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周欢萍课题组博士研究生黄子健。周欢萍为唯一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立芬课题组、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雷霆课题组、北京理工大学陈棋课题组、江南大学刘桂林课题组。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所设立的科学探索奖等的联合资助。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AI)赋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与高价值专利布局高级研修班(8月青岛)(2025-08-13)

第六届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PE 2025)(2025-08-15)

2025年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BAI2025)(2025-08-21)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IoTAIMA 2025)(2025-08-22)

第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学术会议(MCAI 2025)(2025-08-22)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2025-08-22)

2025材料物理、固体物理与软物质物理国际会议(MPSSPSMP 2025)(2025-8-31)

2025加工技术、机械工程与电气国际会议(ICPTMEEE 2025)(2025-8-14)

第三届大数据、计算智能与应用国际会议(BDCIA 2025)(2025-11-16)

2025年建模、智能计算与智能仿生国际会议(MICIB 2025)(2025-9-15)

2025装备自动化、半导体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ICEASAM 2025)(2025-8-7)

2025年多媒体技术、物联网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MTITIC 2025) 2025Internati(2025-8-27)

2025年量子传感、信号处理与机器人装备国际会议(QSSPRE 2025)(2025-8-4)

2025年地质环境、土木与混凝土材料国际学术会议(GECECM 2025)(2025-8-19)

2025年第七届智能自主系统国际会议(ICoIAS 2025)(2025-12-26)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2025)(2025-11-28)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