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的撰写格式有哪些变化?
2024/11/21
科学论文的撰写格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以适应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变化:
-
适用范围的扩展:GB/T 7713.2—2022将学术论文的适用范围扩展至印刷版、缩微版、电子版等所有传播形式的学术论文。这意味着学术论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而是涵盖了各种现代传播媒介。
-
术语和定义的更新:例如,将“引言”更改为“范围”,并删除了与学术论文编写规则无关的术语和定义,同时增加了“正文部分”“参考文献”的定义。这些变化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学术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
-
编排格式的调整:将“编写要求”“编写格式”更改为“编排格式”,并对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结尾部分等进行了重新命名和调整。这种调整使得学术论文的结构更加清晰、规范。
-
题名和摘要的规范化:关于题名字数,将“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更改为“为便于交流和利用题名应简明,一般不宜超过25字”;关于摘要,中文摘要的字数原则上应与论文中的成果多少相适应,报道性摘要以400字左右为宜,报道/指示性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指示性摘要以150字左右为宜。此外,还增加了学术论文前置部分要求、建议或允许标注的项目,如基金名称及项目编号、收稿日期、引用本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等。
-
内容要求的细化:在“编排格式”中,选列了学术论文的编号、量和单位、插图、表格、数字、数学式、注释、科学技术名词的规范化要点及示例。这些细化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和规范性。
-
国际交流的重视:外文摘要的内容可以比中文摘要包含更多信息,以利于国际交流。这表明科学论文的撰写越来越注重国际交流和合作。
-
学科特点的考虑: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与科技类学术论文相比,具有内容表述丰富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因此,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可在遵循基本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进一步制定具体的编写规范。
综上所述,科学论文的撰写格式随着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完善。这些变化旨在提高学术论文的可读性、规范性和国际交流能力,从而促进科学成果的传播和利用。
文章来源网友分享,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 23085
-
西安美晨旅游 18346
-
CECSF 20998
-
中国传媒大学 20921
-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21091
-
嘉定优势会展服务社 18034
-
SHDIF 7995
-
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 物理教 20941
-
南京邮电大学 21001
-
天津中草药杂志社 8118
-
中国力学学会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 17925
-
北京新世纪科技公司 18074
-
中国化工学会培训中心 17948
-
KJYF 7941
-
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 22855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18035
-
大连理工大学 2335
-
河北北方大厦 21038
-
7801研究所 17938
-
第三届材料工程与应用国际会议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