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语言表达中的被动语态使用
2025/03/12
在学术写作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尽管主动语态因其直接性和清晰度而被广泛推荐,但被动语态在某些情境下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将从理论框架、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三个方面探讨学术语言表达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旨在为学术研究者提供实用的指导。
一、理论框架
被动语态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语言学和文体学的研究。Davidson和Strunk等学者认为,被动语态能够使语言更加客观,减少作者个人色彩,从而增强学术文本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此外,被动语态在描述性写作中尤为常见,因为它能够突出研究对象或主题,而非动作的执行者。例如,在研究摘要中,被动语态常用于描述研究方法和结果,以提高摘要的客观性和效率。
然而,过度依赖被动语态可能导致文章模糊不清,使读者难以理解句子的主语。因此,学术写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境灵活选择语态。主动语态通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执行者,而被动语态则适用于强调动作本身或研究对象。
二、实证分析
根据《Studies i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的研究,20篇学术论文摘要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方法论和研究结果部分。研究发现,摘要中被动语态的使用与摘要的简洁性和效率密切相关。例如,采用被动语态的摘要通常比主动语态的摘要更短,平均长度短约15个单词。
进一步分析表明,被动语态在跨学科和跨地区的研究中更为常见,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研究涉及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此外,阿拉伯语非英语母语学习者在学术写作中也更频繁地使用被动语态,这表明被动语态在语言学习和跨文化沟通中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三、案例研究
- 文献综述中的被动语态使用
在文献综述中,适当的被动语态可以使语言更加客观。例如,“Smith(2020)提出了……”可以改为“在Smith(2020)的研究中提出了……”。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减少了个人色彩,还增强了学术氛围。 - SCI论文写作中的被动语态
在SCI论文的前言和材料与方法部分,作者通常采用被动语态来描述实验过程和数据来源。例如,“实验结果表明……”比“我们发现……”更具客观性。然而,在讨论部分,主动语态的使用更为常见,以明确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方向。 - 研究摘要中的被动语态
研究表明,在摘要的第三步(方法论)和第四步(研究结果)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较高。例如,“实验数据被收集并分析”比“我们收集并分析了实验数据”更具简洁性和效率。
四、结论
学术语言表达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调整。在描述性写作和跨学科研究中,被动语态能够提高文本的客观性和效率;而在强调动作执行者或直接性的情境下,主动语态则更为合适。学术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和读者需求,合理选择语态,以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学术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被动语态在学术写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使用并非一成不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学科和语言背景下被动语态的使用规律,以为学术写作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华南出版社(广东)有限公司 8249
-
上海宽带业务研究所 18170
-
WILL 24020
-
上海同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034
-
International As 7902
-
武汉木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104
-
无锡市西毛实业 24079
-
西安交通大学 17949
-
中国造纸协会 1919
-
武汉赛思会务有限公司 24057
-
新疆医科大学 7945
-
北京中企世纪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7997
-
西安石油大学 2179
-
中国生态学学会专业委 17977
-
杭州万事利丝绸礼品有限公司天津办 18331
-
北京市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24027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004
-
武汉海讯科技会务有限公司 17972
-
武汉理工大学 24215
-
MDPI - Academic 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