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干货分享

论文发SCI多久能收到接收函

2024/04/28

现在高校或者科研机构都要求提供发表sci论文的接收函,要求见刊,并且能够提供检索报告,那么论文发sci多久能收到接收函?这个时间是比较快的,接收函一般就是录用通知,在经历了几个月审稿流程,通过后就会收到接收函。


  sci接收函,就是杂志社官方邮件通知通讯作者,说明你的论文已经被接受,因此通讯作者的邮件地址是非常重要的,接收函一般包括类似字样,Dear XX, I am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Manuscript ID “xx”, entitled "xx" which you submitted to the xx journal, has been accepted,这封邮件也就是所谓的接收函。


  收到接收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也不能过于大意,后期还有一系列的校稿工作,之后才能见刊,这需要的时间比审稿的时间要短一些。sci论文见刊就是在网页上可以查到该论文,获得doi数据,具体时间要看不同杂志社的办事速度,sci论文提交Final version完毕之后,确保不需要后续修改,一般两周以内就会见刊,甚至更快。


  各位作者想要尽快的见刊,还是要缩短校稿的时间,并且保证能很好的解决杂志社提出的关于Proof的意见。在多数场景中,sci接收函,sci见刊都是发挥不了最大的作用,认可度最高的还是检索报告。在sci论文见刊后,wos需要6-8周时间来收录该论文,未被wos收录的论文是不能提供sci检索报告的。sci论文检索报告,也可以检索你的论文引用记录,可以区分自引和他引。


  发表sci论文还是要注意各个时间节点的,从提交到拿到接收函需要时间,之后到见刊又需要时间,见刊到检索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假如自己见刊的sci论文发表日期是8月31日,但是检索报告出来的日期是10月1日,业绩限制的截止日期是9月31日,这篇论文就不能用来参评职称了。


  因此各位作者还是要尽早的去准备论文,一般论文收到接收函、见刊都不太认可,只有开具了检索报告,并且在业绩限制时间前准备好,才是有效的加分材料。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网友分享,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AI)赋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与高价值专利布局高级研修班(8月青岛)(2025-08-13)

第六届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PE 2025)(2025-08-15)

2025年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BAI2025)(2025-08-21)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IoTAIMA 2025)(2025-08-22)

第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学术会议(MCAI 2025)(2025-08-22)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2025-08-22)

2025公共交通、城市工程与轨道国际会议(PTUERT 2025)(2025-9-15)

2025年农业科学与环保技术国际会议(ICASEPT 2025)(2025-9-19)

2025年社会科学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SSED 2025)(2025-8-18)

2025年地质环境、水文与能源国际会议(ICGEHE 2025)(2025-9-14)

2025通信安全、物联网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ISITCS 2025)(2025-8-6)

2025能源经济、电力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国际会议(EREE 2025)(2025-8-10)

2025年地质、岩土与资源勘探国际会议(GGRED 2025)(2025-8-15)

2025年能源、动力与新材料国际会议(ICEPNM 2025)(2025-9-30)

2025年智慧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国际学术会议(ICSAAM 2025)(2025-8-23)

2025年国际关系、文化与法律国际会议(ICIRCL 2025)(2025-9-6)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