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揭示印度-欧亚加速汇聚机制和碰撞时限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1
图 65百万年前印度被动陆缘向欧亚大陆俯冲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155307、92355302和42174106)等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胡佳顺副教授研究团队在印度-欧亚大陆加速汇聚机制和初始碰撞时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以“被动陆缘沉积物加速印度-欧亚板块汇聚(India-Eurasia convergence speed-up by passive-margin sediment subduction)”为题,于2024年11月7日发表于《自然》(Nature)。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069-6。
现有研究表明,在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早期(约65百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的汇聚速度经历了从约每年8厘米到每年18厘米的急剧变化,即板块重组事件,是板块构造理论中尚未充分阐释的特殊地质现象之一。这次板块加速汇聚之后,印度-欧亚大陆发生了初始碰撞,但具体的碰撞时间长期存在争议,这对于全面认识显生宙以来地球上最为关键的造山事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事件有重要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岩浆岩组分约束地幔源区中俯冲沉积物的相对变化,发现加速汇聚时期地幔源区中俯冲沉积物的占比显著提高,且源区交代介质从洋壳流体向陆源沉积物熔体转变,表明印度被动陆缘巨厚沉积物在该时期开始俯冲。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高分辨率二维数值模型验证了俯冲沉积物厚度变化对俯冲速度和上覆板块应力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被动陆缘沉积物在俯冲通道中起到了“润滑”作用,可降低俯冲板片与上覆板块之间的有效摩擦系数及粘性,从而加快了俯冲板片的速度。
考虑到大洋板块上被动陆缘沉积物覆盖宽度普遍在~1000 km左右,该项研究将印度-欧亚大陆的初始碰撞时间约束在约60百万年前。模型验证了俯冲界面沉积物性质对俯冲带动力学影响较大,是板块构造、气候环境和生物演化等各个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这为我们认识跨圈层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eeeis 24016
-
长沙富通科技公司 17936
-
北京中医院大学 20982
-
上海远博志城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8096
-
福建师范大学 24089
-
中国航空学会 23110
-
上海麦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24036
-
《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杂志社 2003
-
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中国总部(CVA 21009
-
湖北研学博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966
-
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 7891
-
《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21102
-
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有限公司(CD 18022
-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 18153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295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343
-
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协会 18038
-
济南大学 21094
-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社 23228
-
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