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曹云龙实验室揭示新冠病毒免疫印记重塑机制

2024/03/27

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持续出现,凸显了更新新冠疫苗组分的必要性。然而,原始株疫苗接种引起的免疫印记会削弱变异株感染或更新后疫苗接种所产生的抗体反应。因此,探索能够减轻或重塑新冠病毒原始株免疫印记的疫苗接种策略十分重要。

2023年11月22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昌平实验室曹云龙课题组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Repeated Omicron exposures override ancestral SARS-CoV-2 immune imprinting”的研究论文,为我们深入了解SARS-CoV-2免疫印记动态提供了新见解。这项研究通过高通量单细胞V(D)J测序以及深度突变扫描技术,揭示了在已接种新冠原始株疫苗并产生原始株免疫印记的情况下,二次暴露于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通过感染或者疫苗接种)后,机体可生成高比例的奥密克戎特异性中和抗体,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单次奥密克戎变异株刺激后,由于原始株免疫印记所引起的主要产生靶向交叉结合原始株、非中和表位抗体的现象。同时,这些奥密克戎特异性抗体大多靶向全新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表位,虽然无法中和新冠病毒原始株,但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支系具有卓越的广谱中和能力。本研究还利用深度突变扫描数据,预测了未来XBB支系的演化热点。该研究不仅从抗体表位层面深入理解了免疫印记现象,还为全球新冠疫苗的更新和使用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依据。

论文截图

在本论文中,研究者利用免疫小鼠和新冠奥密克戎株感染的人群队列研究了新冠原始株疫苗接种所产生的免疫印记现象,并特别关注了二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人群的体液免疫反应。研究发现,从血浆游离抗体中和水平看,在原始株疫苗接种后,单次的变异株暴露(疫苗或感染)存在强烈免疫印记现象,且免疫印记的强度随着暴露变异株与原始株的抗原距离的增加而增强。然而,两次感染变异株的人群和两次接种变异株疫苗的小鼠组原始株免疫印记得到显著改善。从特异性B细胞水平看,二次感染的人群有远超单次暴露人群的奥密克戎特异性记忆B细胞比例,且这些记忆B细胞所编码的抗体比单次感染具有更高的体细胞突变水平和抗原亲和力。同时,这些特异性抗体对奥密克戎支系的中和活性显著强于交叉结合原始株的抗体。

为了进一步解释二次感染后改善的免疫印记现象,该研究利用之前团队开发的深度突变扫描技术确定了奥密克戎特异性抗体在RBD上的结合位点和逃逸突变(图1)。相比于单次奥密克戎感染,二次感染者产生的抗体中针对非中和表位的比例显著降低,表明免疫印记得到了显著的缓解(图1)。研究还发现这些奥密克戎特异性抗体靶向了一些全新的RBD表位,且对XBB.1.5等最新毒株都具有高效的中和活性,从抗体表位层面解释了二次变异株感染后改善的免疫印记及良好的血清中和反应。

图1. 从经历了单次突破感染或两次感染的康复个体中分离出的针对BA.5 RBD的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群(左图);二次暴露奥密克戎相比单次暴露的RBD抗体表位分布差异。非中和或弱中和单克隆抗体(E2.2、E3和F1)的抗原表位以虚线框标出(右图)

此外,本研究还利用深度突变扫描技术得到的大量抗体的逃逸图谱数据,预测了XBB.1.5在RBD上的演化热点,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些突变的组合可以增强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保持了对受体ACE2较高的亲和力。目前多个预测突变已在真实世界新冠进化轨迹中高频出现。

由于新冠原始株组分可能会加强免疫印记的负面影响,不断激活交叉结合原始株的非中和抗体,在现如今更新新冠疫苗抗原组时,文章建议应当放弃原始株组分。目前,这一建议已经被WHO和美国FDA采纳。同时,根据论文结果,尚未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人也应接种两剂更新的疫苗加强针,已经感染一次变异株的人群应再接种含有最新变异株的疫苗,以引发良好的广谱中和抗体反应。

曹云龙为本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阿依江·伊斯马衣、宋玮良、王菁、简繁冲,北京昌平实验室于原玲,南开大学陈筱素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北京昌平实验室王佑春、谢晓亮、金荣华以及天津第一医院沈中阳的大力支持。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AI)赋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与高价值专利布局高级研修班(8月青岛)(2025-08-13)

第六届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PE 2025)(2025-08-15)

2025年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BAI2025)(2025-08-21)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IoTAIMA 2025)(2025-08-22)

第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学术会议(MCAI 2025)(2025-08-22)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2025-08-22)

2025年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与统计国际会议(BDAITS 2025)(2025-8-12)

2025创意设计、艺术鉴赏与数字媒体国际会议(ICCDAADM 2025)(2025-8-30)

2025年媒体技术、社会科学与数字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MTSSDT 2025)(2025-9-12)

2025年地质遥感、矿产工程与测绘国际会议(IGRSME 2025)(2025-8-24)

2025年空气动力学、机电控制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AECA 2025)(2025-8-17)

2025年地理、气候气象与水文资源国际会议(ICGCMHR 2025)(2025-9-17)

2025密码科学、新媒体与媒体运营国际会议(NMMO 2025)(2025-9-29)

2025年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与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ACMPBM 2025)(2025-8-16)

2025年能源科学、新能源材料与化学工程国际会议(IESNMC 2025)(2025-8-18)

2025年电力、电气工程与能源工程国际会议(EPEEEE 2025)(2025-8-7)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