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技伦理事件如何应对和防范
2024/06/0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昌增益:科学成果的评价需要时间来验证。当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公布后,我们不应该立刻下结论,而是要过一段时间再来评价。同时,科技伦理问题和科研诚信问题也不应该混为一谈。因为科技伦理属于共识问题,随着人们对一项技术的认识逐步加深,观点也会有所改变。而科研诚信则属于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应该有明确的规范和行业准则来约束。
此外,科学研究和科学应用的标准也应该分开制定。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自然规律,探索应该是无止境的,但是科学应用则需要伦理和法律来规范和约束。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东风:科技伦理建设应该起到“打预防针”的作用,而不应是“事后诸葛亮”。重大科技伦理事件如何防范,我认为至少有两方面。第一,应该从小培养学生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意识和观念。在3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做动物实验时,缺乏对生命的基本敬畏,实验室成了屠宰场。如果这样的年轻人今后走上了科研的道路,很难保证其在科学伦理问题上不犯错误。第二,各级伦理委员会应当为科学研究和科学应用制定规范。明确科技伦理问题应该由谁来监管,如何监管,以及出现问题后如何处理。将相关工作尽量做在前面,是防范伦理问题发生的重要措施。
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翟晓梅:一项新技术刚出来时,经常会面临来自伦理学界的质疑声。从伦理学视角对新技术进行讨论时,通常有两个纬度,一是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二是根本性的道德立场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将会逐渐得到解决,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但是直到2010年,“试管婴儿之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罗伯特·爱德华兹才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时有媒体说这是“迟到”的诺贝尔奖,但这项技术之所以在30多年后才获奖,正是因为一项技术的安全性是需要时间来考量的。现在,辅助生殖技术经过30多年的实践考验,最终扫清了伦理障碍,得到公众的认可。
另一个纬度则是根本性的道德分歧。实际上,现在生物医学界在讨论一项新技术在道德层面存在的问题时,都会关注一个重要方面,即这项技术在投入实际应用时的社会价值。科学家在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要思考这项研究是否真的对患者有帮助,是否对科学知识的增长具有价值。创新不仅是科学层面的事情,更是价值层面的事情。因此,在做相关决策的第一时间,就要将创新和伦理统筹考虑,鼓励真正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
文章来源网友分享,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上海同济大学 20810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7920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21129
-
全球资讯网兰乔圣菲 20901
-
武汉奔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896
-
IAASE 7856
-
河海大学江宁校区 1920
-
涿州众智会务服务有限公司 7834
-
中国人民大学 17838
-
HKSME 23007
-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20842
-
武汉海讯科技会务有限公司 17804
-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医院医师分会 23010
-
生物谷 20723
-
广西北海金昌开元名都大酒店 1787
-
上海拜尔德科技有限公司 23833
-
宝安中旅大厦 20927
-
武汉市cbb会议主办 17900
-
中能学(北京)信息咨询中心 1760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7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