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董建文团队在克服角度-波长的光谱锁定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
2025/07/21
(通讯员庄泽鹏)近日,物理学院董建文教授团队提出了调控Fano共振光谱的辐射单向性新自由度,基于双层错位超构光栅克服了周期体系内禀的角度-波长锁定机制。团队发展了双层微纳光栅制备工艺和辐射单向性的显微角分辨测量技术,并在实验上首次展示了具有“空间频率-光谱频率”联合选择性的高对比度成像。该工作不仅为独立调控角度和波长这一基础性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也为AR/VR显示、光谱成像、相干热辐射、先进半导体制造等技术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8日发表于国际顶尖光学期刊《光·快讯》(eLight)上。
图1. 双层错位超构光栅实现单角度和单波长选择性的示意图
长期以来,由于周期体系具有内禀的色散特性,共振光谱中角度和波长存在锁定关系。因此,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光入射角度改变伴随光学器件滤波波长改变是普遍的物理规律。这种锁定关系使得独立操控角度和波长成为难题,也为光学应用设置了基础性限制。
理论上,研究团队发现光学模式辐射单向性是解决这一基础性问题的关键。他们发现辐射单向性如同一块神奇的橡皮差,使得我们能够精准地擦除色散曲线上光的反射痕迹,克服角度和波长的锁定关系。实验上,控制超薄间隔层(~ 30 nm)的平整度和精细错位距离(~ 30 nm)是实验制备面临的核心挑战。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经过持续多年的技术迭代,自主发展了“多次刻蚀-间接测量-再沉积”的间隔层厚度控制工艺和双层精细对准的套刻工艺,成功制备了工作在近红外波段的高质量双层错位超构光栅样品。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对辐射单向性进行了光学显微角分辨测量,并实验验证了零角度以及中心波长的联合光谱选择性。进一步,他们在国际上率先开发了毫米量级的高精度双层超构光栅,并成功演示了同时实现空间频率和光谱频率选择性的高对比度成像功能。
物理学院博士毕业生庄泽鹏、周鑫和2024级博士研究生曾浩龙为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周磊教授和中山大学董建文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首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卓越青年团队的大力支持。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北京十方极点展览展示中心 18188
-
北京大学 17984
-
上海大学力学系 17881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3216
-
BIT Congress, In 2000
-
中国移动通讯公司 17929
-
iwebm2017 organi 23932
-
上海英致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1874
-
大连百奥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7860
-
温州瑞腾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7952
-
全国微创整形外科工作委员会 24135
-
北京盛世华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304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煤层气研究中 21107
-
VERBI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8065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 22924
-
西南石油大学 2194
-
西安石油大学 22869
-
美国信息学会 24287
-
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1890
-
FEQ 2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