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胡刚教授团队在神经元糖代谢特征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3/27
![]() |
图 神经元在胞体和末梢采用不同糖代谢途径的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91523、82073823)等资助下,南京中医药大学胡刚教授团队在神经元糖代谢特征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神经元胞体主要进行有氧糖酵解代谢以防止氧化损伤(Aerobic glycolysis is the predominant means of glucose metabolism in neuronal somata, which protects against oxidative damage)”为题,于2023年11月23日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3-01476-4。
神经元因具有维持膜电位、释放神经递质和进行轴突运输等特殊功能,使其相比其他细胞有更高的能量需求。传统理论认为,神经元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这一高效产生能量的方式来代谢葡萄糖。然而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在呼吸链上传递时可能泄露,形成活性氧,引起细胞损伤,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因此,神经元如何在满足自身能量需求的同时,避免氧化磷酸化带来的氧化损伤至今尚不清楚。
胡刚教授团队发现,神经元在神经末梢处主要采用氧化磷酸化代谢,而在胞体处主要采用有氧糖酵解代谢。有氧糖酵解代谢的产能效率仅为氧化磷酸化的1/18,但它的优势在于不产生活性氧。一方面,神经元在胞体采用有氧糖酵解代谢使胞体储存的遗传物质与蛋白质合成过程免受氧化损伤。另一方面,神经元在末梢采用氧化磷酸化代谢能够高效地产生能量,支持神经递质释放与回收等高能耗功能,同时神经末梢特有的突触可塑性有助于克服氧化磷酸化带来的氧化损伤。机制研究发现,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在胞体和末梢的差异分布导致了二者的糖代谢差异。小鼠体内PKM2缺失会引起神经元胞体从有氧糖酵解代谢转变为氧化磷酸化,导致氧化损伤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图)。
该研究丰富了神经元耗能代谢方式的传统理论,提出神经元胞体主要进行有氧糖酵解代谢以防止氧化损伤,为干预相关神经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相关神经疾病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靶点。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22906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2954
-
亚太科学工程学会 23091
-
深圳市安视佳电子监控摄像机厂家 18042
-
搜会网(会议场地预定网) 21028
-
京师博仁(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21164
-
武汉中会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3045
-
博思教育 21260
-
北京鸿腾瑞达广告 2048
-
PPCE 23159
-
中国稀土学会 21475
-
湖南微点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8544
-
中育心理 2036
-
北京天晓互动企划有限公司 18028
-
上海博蔚会展有限公司 23997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3218
-
苏州昆山昆山有限公司 20926
-
HKSME 23972
-
安徽省蚌埠肿瘤医院 20991
-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 2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