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清华大学 药学院钱锋课题组在单抗聚集动力学、溶液稳定性机制及高浓度单抗制剂应用开发中取得系列新进展

2024/04/28

近期,清华大学药学院钱锋教授课题组在系列研究中揭示了单抗聚集动力学过程、溶液稳定性机制,并探索了单抗混悬液作为高浓度制剂开发的可能性。

单抗(Monoclonal Antibody,mAb)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类生物大分子药物,具有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等优势。由于单抗的高剂量和皮下及局部(例如玻璃体内)注射小体积需求,其制剂常常是高浓度胶体溶液,使得单抗分子在其中的相互作用变得更为复杂,对单抗的结构和胶体稳定性都可带来负面影响,并加速不可逆的单抗聚集。单抗聚集不仅会降低药效,损害产品表观质量,其更大隐患是导致病人过敏反应而降低用药的安全性。因此,对单抗聚集动力学基础和稳定性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探索开发新型高浓度单抗混悬液制剂也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价值。

在研究一中,课题组博士生田周从物理化学、胶体科学层面深度探究了影响单抗溶液相分离和聚集的关键结构因子和溶液理化因素。研究发现,单抗分子在相分离过程中以一级动力学规律聚集成核且不断长大并形成高浓度的单抗液滴,最终沉降形成明显的相分离状态。本研究从单抗聚集动力学角度定义了可量化的关键动力学参数,如成核速率(Knucleation),生长速率(Kgrowth)以及核生长起始时间(tonset),用于评估溶液中单抗聚集速率及制剂条件的优劣。

图1:单抗溶液发生相分离的动力学过程——成核与生长

在研究二中,课题组博士生田周针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辅料相互作用的模式展开了相关研究。通过引入高电荷密度的小分子ATP(三磷酸腺苷)探究电荷对单抗溶液胶体稳定性的影响,从分子层面上解释了影响单抗制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ATP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mAb形成ATP-mAb复合物,改变了单抗分子的表面电荷和疏水区域分布,使得蛋白-蛋白间相互吸引力增强从而诱发单抗溶液胶体行为的变化。该研究表明,单抗溶液制剂中的微小辅料改变,有可能显著改变溶液制剂中单抗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强度,从而诱导液-液相分离等一系列溶液制剂稳定性风险。

图2:静电相互作用诱导ATP-mAb复合物的形成,进而改变溶液的胶体行为。

在研究三中,课题组博士生黄成楠针对高浓度单抗制剂开发存在的挑战探索了抗体混悬液作为高浓度制剂开发的可能性,并研究了制备单抗固体颗粒所用喷雾干燥技术的关键参数和物理过程对单抗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相同浓度抗体溶液,混悬液可以显著降低制剂黏度,提高产品可开发性。与此同时,抗体在经历一系列工艺过程后仍保持着较好的构象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本研究不仅从概念上验证了单抗混悬液作为一类新型高浓度制剂形式的可能性,还在具体技术实施路径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具有显著的工业指导价值。

图3:单抗混悬液的技术实施路径:1.使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稳定单抗固体颗粒;2.选取非水相有机溶剂混悬单抗颗粒获得高浓度、低黏度混悬液

研究一以标题为 “抗体分子的一级动力学聚集成核及生长促进抗体溶液的液-液相分离”(First-order nucleation and subsequent growth promote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f a model IgG1 mAb.)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药剂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第一作者为药学院2021级博士生田周,通讯作者为药学院钱锋教授,共同作者为强生制药徐茏博士和张宁博士。

研究二以标题为 “三磷酸腺苷(ATP)诱导抗体溶液发生液-液相分离”(Adenosine Triphosphate-Induced Rapid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f a Model IgG1 mAb.)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分子药剂学》(Mol. Pharmaceutics),第一作者为药学院2021级博士生田周,通讯作者为药学院钱锋教授

研究三以标题为 “利用喷干抗体开发高浓度和低黏度的皮下注射混悬液”(Spray-Dried Monoclonal Antibody Suspension for High-Concentration and Low-Viscosity Subcutaneous Injection.)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分子药剂学》(Mol. Pharmaceutics),第一作者为药学院2018级博士生黄成楠,通讯作者为药学院钱锋教授,共同作者为拜耳医药陈霖博士和卢茨·弗兰岑(Lutz Franzen)博士以及朱利安·安德斯基(Juliane Anderski)博士。

研究一和研究二经费来源于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强生制药,研究三经费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拜耳医药。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生物学、环境工程与清洁能源国际会议(ICBEECE 2025)(2025-09-05)

第七届 IEEE 能源、电力与电网国际学术会议(IEEE-ICEPG 2025)(2025-09-12)

2025环境、气候变化与生物科学国际会议(ECCBS 2025)(2025-09-13)

2025年第七届先进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与通信国际会议(CSITC2025)(2025-09-19)

第十届机械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国际学术会议(MMTME 2025)(2025-09-19)

第九届交通工程与运输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TETS 2025)(2025-09-26)

第六届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国际研讨会(ICHCI 2025)(2025-09-26)

第五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航空航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TAE 2025)(2025-09-26)

2025年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AMTMEA 2025)(2025-10-01)

2025-2026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使用高级研修班(苏州)(2025-10-22)

2025城乡规划、智慧城市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URPSCSD 2025)(2025-10-18)

2025年天体物理与光学测量国际学术会议(ICAOM 2025)(2025-10-27)

2025年通信、光电科学与功能材料国际学术会议(COSFM 2025)(2025-10-20)

2025教育、艺术鉴赏与人文艺术国际会议(IEAAH 2025)(2025-11-20)

2025年能源、水动力学与电力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EHPS 2025)(2025-9-28)

2025环境工程、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国际会议(EECELCT 2025)(2025-10-22)

2025年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国际会议(RSTGIS 2025)(2025-10-23)

2025第四届欧亚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FCSIT 2025)(2025-9-19)

2025公共关系与文化交流、传播国际学术会议(ICPRCEC 2025)(2025-9-22)

2025船舶、海洋工程与航海技术国际会议(ICSMENT 2025)(2025-10-18)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