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周怡教授、陈崴教授团队与海外合作者在肾脏损伤修复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6/17
![]() |
图 ILC3s肠-肾迁移在肾脏纤维化中的关键作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22009、82270764、82370707、82170737)等资助下,中山大学周怡教授、陈崴教授团队与海外合作者在肾脏损伤修复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肠道CXCR6+ILC3s迁移到肾脏并通过表达PD-1增强IL-23R信号传导加剧肾纤维化(Intestinal CXCR6+ ILC3s Migrate to the Kidney and Exacerbate Renal Fibrosis via IL-23 Receptor Signaling Enhanced by PD-1 Expression)”为题,2024年5月29日在线发表于《免疫》(Immunity)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immunity/abstract/S1074-7613(24)00255-3。
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KD)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KD)的共同通路和最终病理结局,过度炎症反应是其启动环节。深入探讨肾脏损伤后免疫炎症反应对临床防治肾脏纤维化、延缓CKD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被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与肾脏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然而“肠-肾轴”的免疫调控机制仍不清楚。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CKD患者发现,三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s)在肾组织和外周血中显著增加,且与肾脏纤维化严重程度以及肾功能丢失密切相关。进一步利用多种肾脏纤维化小鼠模型,发现在肾脏损伤后,肠道中富集的CXCR6+ILC3s迅速动员,并在CXCR6/CXCL16趋化轴介导下迁移至肾脏,然后ILC3s通过上调表达PD-1,放大细胞内JAK2/STAT3/RORγt信号,产生大量促纤维化细胞因子IL-17A,最终促进纤维灶的形成和加重肾脏纤维化(图)。
该研究报道了ILC3s肠-肾迁移在肾脏纤维化进展中的关键作用,为肾脏损伤修复的免疫调控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并为肾脏纤维化的肠道干预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威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8013
-
光电材料器件网 8010
-
卓信智杰 18168
-
北京金疆正德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8139
-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18270
-
常州大学 24166
-
上海来溪会务服务有限公司 8048
-
Terrapinn Singap 21018
-
北京宝利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2888
-
天津中草药杂志社 8163
-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医工学院 23044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1943
-
昆明兴达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7988
-
广州一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8002
-
北京中经蓝山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20999
-
北京瑞广胜康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278
-
第六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 17963
-
鄂尔多斯九盟集团 18043
-
昆明医科大学 18228
-
淄博友好美容整形医院 18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