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探寻甲烷古菌资源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2
![]() |
图 分离纯化Verstraetearchaeota古菌及其菌体形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051108、92351301、31970066、42203080和42207167)等资助下,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承磊研究员团队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Diana Sousa教授团队等多家机构合作,在产甲烷古菌资源多样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以“广古菌门以外甲基还原产甲烷古菌的分离(Isolation of a methyl-reducing methanogen outside the Euryarchaeota)”为题,于2024年7月24日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728-y。
产甲烷古菌是地球上生命起源最早的一类原核微生物,也是有机物厌氧降解产甲烷(俗称沼气发酵)的关键微生物,是全球生物甲烷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传统观点认为,产甲烷古菌隶属古菌域的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是支撑“生物三域学说”提出的两大古菌类群之一。近年来,通过DNA高通量测序研究,发现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非广古菌门的产甲烷古菌,并推测这些新型古菌还具有发酵生长、硫代谢等非甲烷代谢潜能,暗示它们参加全球碳循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但迄今为止,这些古菌处于“暗物质”状态,一直没有纯培养物,无法深入研究它们的碳代谢机制和生态功能。
科研团队历时7年,利用鸡尾酒分离法,首次纯化培养Verstraetearchaeota(佛斯特拉门)古菌,并获得单一纯培养物Methanosuratincola petrocarbonis LWZ-6。通过13C-同位素标记培养、NanoSISM和膜脂分析,证实了该古菌具有氢依赖代谢甲基化合物产甲烷的生理功能,但不具有发酵生长能力。这种新型厌氧微生物资源的发现,丰富了古菌生物多样性认知,也为碳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以及低碳生物技术研发奠定了新型资源基础。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政协办公室联络科 18022
-
中国汽车会议网 23022
-
海南省人民医院 24062
-
IAASE 2135
-
天地一脉文化传播公司 18099
-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18098
-
北京千和展览有限公司 7885
-
江西九江城际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3220
-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18105
-
温州医科大学 8264
-
北京工业大学 23139
-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21245
-
江南大学理学院 20992
-
浙江财经大学 2148
-
中信国安第一城国际会展中心 18030
-
同鸿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20999
-
上海同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2440
-
复旦大学 23071
-
北京嘉城信合汽配贸易有限公司 21051
-
HKSME 23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