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深研院新材料学院潘锋团队在《先进材料》发文,揭示通过晶格应变调控研发成功的高性能富锂锰基锂电池正极材料
2025/06/03
锂电池是中国目前的“新三样”。提升锂电池的性能是当务之急。下一代锂电池正极材料是富锂锰基材料(LMR),因其超高比容量而备受关注,但其结构复杂、电化学性能衰减显著,严重制约了实际应用的推进。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在此前的研究发现,由两相共存引发的晶格应变是导致结构退化的根本原因(Nature, 2022, 606, 305—312),且这一问题难以通过常规的合成动力学调控手段缓解(Energy Environ. Sci., 2024, 17, 3807—3818)。在实际循环过程中,这种两相结构会引发异步的结构演化,在相界与缺陷区域积累显著的单向拉伸应变,进一步诱导结构退化,加速容量、电压衰减与结构失效。因此,实现反应过程的同质化并有效缓解晶格应变,是推动富锂正极材料走向实用化的关键科学挑战。
从Pauling规则出发设计有序-无序共格富锂材料
潘锋团队从结构化学角度出发,基于Pauling规则设计出一种具有有序–无序共格结构的新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该材料独特的结构设计有效缓解了循环过程中的晶格应变与结构退化,在特定条件下实现了近乎零电压衰减的优异性能。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拓展“有序–无序”结构调控策略,在不引入额外活性过渡金属离子的前提下,将无钴低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比容量提升超过15%(达264mAh g⁻¹),并实现了稳定的阴离子氧化还原过程。相关研究成果以“Minimizing inter-lattice strain to stabilize Li-rich cathode by order–disorder control ”为题,发表于著名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2418580)上。
无钴低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比容量提升达264mAh/g
该工作在潘锋的指导下完成,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博士毕业生徐沈阳、硕士毕业生高志海,中国科学院大学陈浩为文章的第一作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明建、中国科学院大学伦正言为该研究工作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广东省新能源材料设计与计算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新能源材料基因组制备和检测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上海步客旅游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8181
-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21135
-
北京工业大学 18235
-
西南大学 18352
-
江西九江城际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8162
-
上海讯丰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1238
-
CANMAF 21076
-
恒宝化工有限公司 21074
-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医师分会 24077
-
江西理工大学 21094
-
纳通医疗集团 18156
-
北京强强酒店 22935
-
blythecon 23995
-
中国东方航空 17957
-
东北电力大学科研处 21027
-
深圳澳德华移民公司 21069
-
上海同济大学 18316
-
广医三院 21290
-
哈尔滨鑫峰文件柜厂 21045
-
IWCST2018会务组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