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在动物骨骼造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发现
2025/06/27
6月25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包振民院士和王师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Widespread presence of bone marrow-lik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niche in invertebrate skeletons”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无脊椎动物骨骼中普遍存在造血干细胞巢,颠覆了骨骼造血为脊椎动物特有的传统观念,为理解动物骨骼造血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距今约5.4亿年前)作为地球生命演化史上最重大的创新事件之一,以矿化骨骼动物的爆发式涌现为标志性特征,奠定了现今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基本蓝图。但这一现象的成因至今仍是演化生物学的核心谜题之一,也被称为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悬案”。长期以来,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被视为无生命的矿化物(“无生命的石头”)。与之相对,脊椎动物骨骼则被认为是活的“器官”,其内骨髓具有终身造血功能,被视为脊椎动物在生命演化史中“特有”的关键创新,常被教科书列为经典认知和生物演化的典型案例。
图1 脊椎动物具有造血功能的内骨骼与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
软体动物(俗称贝类)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门类,也是寒武纪早期起源的主要矿化骨骼动物类群之一。前期研究发现,贝类的外骨骼(即贝壳)展现出诸多令人费解的生物学特性,如作为细胞培养添加物可显著维持脊椎动物干细胞活性,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矿化能力。这些现象与脊椎动物造血骨骼存在惊人的关联性,却难于用传统认知合理解释。贝壳是否可能蕴藏着尚未被认知的生命奥秘?这些惊人现象背后存在怎样的生物学机制?
破解该谜题的关键突破口,源于研究团队在一次实验“失误”中取得的意外发现:在用常规软体组织核酸提取方法处理新鲜贝壳的过程中,意外检测到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RNA分子,暗示贝壳中存在大量活细胞,并非“无生命的石头”。面对从坚硬、不透明贝壳中研究细胞功能的巨大技术挑战,团队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建立了适用于无脊椎动物外骨骼的干细胞研究体系,并最终通过多组学遗传解析、细胞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活体动物细胞示踪和功能验证等系统性证据层面揭示了贝壳内存在造血干细胞巢,取得以下原创性发现:
1.高丰度的造血干细胞:与高等脊椎动物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或前体细胞极低比例(通常<10%)相比,贝壳内的造血干细胞比例高达40%-60%,深入理解其独特的高比例干细胞维持机制可为再生医学领域干细胞治疗领域的研发提供重要启示。
2.造血谱系的古老同源性:从组学特征、遗传调控机制、干细胞微环境、发育起源和分化、以及生物学功能等多个维度均支持与高等脊椎动物造血谱系具有同源性,打破脊椎动物骨骼造血系统为“高等演化”的传统认知,为理解动物造血系统起源和演化提供重要参考。
3.“造血-矿化”双潜能分化:发现贝类造血干细胞同时具有生物矿化功能,不仅挑战了外套膜作为唯一贝壳矿化组织的传统认知,同时揭示造血与矿化在动物祖先的深层次演化联系。
4.骨骼造血跨物种保守性:发现动物界主要类群的矿化骨骼中均存在造血干细胞巢,揭示动物祖先造血干细胞核心调控基因集,骨骼干细胞巢的出现可能是寒武纪动物大爆发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图2 贝类造血干细胞巢的发现及功能系统解析
图3 骨骼干细胞巢的重大演化创新与寒武纪动物大爆发成因新学说
“无脊椎动物骨骼内普遍存在造血干细胞巢”的原创性发现,为迄今国际上首次发现存在跨动物界保守的普适性干细胞巢,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进展,颠覆了骨骼造血为脊椎动物特有演化创新的传统观念,解答了长期困扰学术界的无脊椎动物造血干细胞来源之谜。该项原创发现不仅为理解动物造血系统起源演化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海洋生物干细胞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和新方向。
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包振民院士、王师教授和王静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连姗姗副教授、胡乃娜、陈晓妹、戴晓婷等博士研究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等项目资助。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11月优质学术会议推荐 16
   -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 392
   - 
  2025年第七届控制与机器人国际会议 576
   - 
  2025年智能光子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 1529
   - 
  2025年机械工程,新能源与电气技术 1790
   - 
  2025年计算机科学、图像分析与信号 2065
   - 
  2025年材料化学与燃料电池技术国际 1861
   - 
  2025年自动化前沿系统、智慧城市与 10-23
   - 
  2025年信息光学、遥感技术与机器视 10-23
   - 
  2025年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与语言学 10-23
   - 
  2025年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与智能 10-23
   - 
  2025年语言认知、人工智能与计算建 10-23
   - 
  2025年社会科学、应用语言学与人文 10-23
   - 
  2025年传统机械、动力学与智能装备 10-23
   - 
  2025年图像处理、物理建模与结构设 10-23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45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4758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2033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93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844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513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2840
 - 
  清华大学地学系阳坤课题组揭示全球10-20
 - 
  历史时期极端干旱灾害的数据评估和10-20
 - 
  “清华化学百年论坛:塑造化学的未10-20
 - 
  研究揭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作为跨10-20
 - 
  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46MW大容10-20
 -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九疆电力建10-20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马韫韬教授团10-20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本科生在一区10-20
 
- 
  天津市硅酸盐学会 8058

 - 
  湖南大学电气学院 21235

 - 
  APISE 23127

 - 
  npu 24034

 - 
  北京幼盟汇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0988

 - 
  2017年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国际 21110

 - 
  上海浩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3174

 - 
  第六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 18018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 23008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18016

 - 
  江苏省医学会 21152

 - 
  东北电力大学 18047

 - 
  盐城工学院东校区 21392

 - 
  International As 2178

 - 
  APISE 22945

 - 
  上海永飞会务 23169

 - 
  水利科研信息 2230

 - 
  温州大学建工学院 21134

 -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2170

 - 
  汕头大学 8175

 
						
					 
					















 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