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多孔聚酰亚胺界面自适应限域超润滑研究获进展
2025/09/05
自润滑多孔聚酰亚胺(PPI)凭借其优异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及储油能力,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运动部件润滑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其多孔结构也会削弱材料表面强度,导致弹性坍塌和耐磨性下降。因此,探索减少PPI表面磨损的策略对于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材料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期,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道爱团队基于“自适应限域润滑”策略,设计制备出MoS2-油凝胶复合的多孔聚酰亚胺(PPI-gel-TAM)。该材料具有18.2%的高储油能力和97.7%的油保持率,实现了摩擦系数为~0.007的钢/PPI界面自适应的宏观超润滑和2.81×10-8·mm3·N-1·m-1的低磨损率,展现出出色的摩擦学性能,为未来发展高性能工程极限润滑材料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自适应润滑对于运行条件变化较大的系统至关重要,自适应限域润滑策略利用自适应润滑剂释放和限域润滑的协同效应来实现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在该策略中,为确保持续的低摩擦和磨损,润滑剂会根据不断变化的条件动态调整其释放和成膜行为。同时,限域润滑在两个不同的层级上起作用,形成双重限域构架,协同增强润滑性能。研究显示,在分子到纳米尺度上,功能化MoS2纳米片和基础油均被限制在三维PAO 10凝胶网络中,有效抑制了它们在摩擦过程中不受控制的迁移或聚集。在微观尺度上,改性PAO 10凝胶被进一步限制在PPI基体多孔结构中。其中,界面相互作用主导润滑剂的流动和成膜行为,从而增强其稳定性和润滑效率。因此,钢/PPI界面宏观超润滑机理可归因于多孔结构的储油/释放、润滑剂的剪切变稀特性、功能化的二硫化钼与油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摩擦保护膜形成四种机制的耦合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以Hierarchical MoS2-Oleogel in Porous Polyimides: A Self-Adaptive Confined Lubrication strategy for Ultralow Friction and Wear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甘肃省等的支持。
多孔聚酰亚胺的设计与制备
钢/多孔聚酰亚胺界面的润滑机理
文章来源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电子信息学院 23003
-
ASTIRC 1938
-
MDTT 1961
-
富懋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7934
-
重庆大学 21082
-
IETP 8152
-
湖南长沙市碧桂园凤凰酒店(原威尼 22986
-
电子科技大学 23056
-
广西师范大学 24079
-
大连中联旅行社 17939
-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4308
-
上海大陆期货有限公司 24307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22989
-
先进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24068
-
广医三院 21290
-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网 1986
-
上海会务组委会 18359
-
香港机械师工程协会 2193
-
QQ 7956
-
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 2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