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机械超材料结构设计上取得突破
2025/06/03
图 不同超结构设计与变形模式。(a-e)典型非手性超结构及其基杆弯曲屈曲模式;(f-g)手性扭曲超结构及其元胞扭曲变形模式;(h)性能对比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322505、52241103)等资助下,国防科技大学方鑫研究员团队在机械超材料结构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手性扭曲超结构中的超大可恢复弹性储能(Large Recoverable Elastic Energy in Chiral Metamaterials via Twist-Buckling)”为题,于2025年3月13日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658-z。
机械超材料结构(简称超结构)可通过拓扑构型设计与变形模式调节实现高刚度、可变形重构和波动可调控等特性,在工程结构、装备制造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的轻质高刚度超结构普遍采用多孔桁架阵列构型,利用内部基元的屈曲来承受压缩载荷,其最大屈曲应力决定了其承载强度。然而,当前超结构的屈曲强度、极限弹性能量密度均与其可恢复极限弹性变形能力(即韧性)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反比规律,难以兼顾,已成为限制超结构领域发展的瓶颈之一。
方鑫研究员团队提出了用压缩扭转屈曲结构替代压缩弯曲屈曲结构作为桁架结构基元的新原理,构造了可自由扭转的手性胞元来诱发所需的“扭曲”模式,据此创成了新型手性超结构(图)。阐明了该超结构扭曲的产生过程和变形-强度协同机理,建立了“手性扭曲理论”,提出了手性扭曲问题的解析解,实现了20%结构形变范围内的准确计算。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设计的手性超结构可提供高刚度并承受大变形,其承载屈曲强度相较传统超结构提升5-20倍,弹性应变能密度提升2-160倍,突破了传统认知中的材料与结构力学性能极限。
该研究成果不仅拓展了结构扭曲问题的相关理论,也为各类轻质高强韧超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新原理与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江苏省无锡市 18581
-
cmo 20974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 17979
-
VFESVDS 21047
-
北京石成医学咨询有限公司 23970
-
湖北研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7991
-
宁夏农林科学院 23957
-
东方龙创商贸集团 22861
-
上海天佑公司 23144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113
-
apise 20963
-
西安尚品庆典礼仪策划有限公司 23083
-
广东瑞图万方科技优先公司 17922
-
广东羊城之旅 23026
-
深圳市利达旺贸易有限公司 18183
-
北京星火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23052
-
IETP 24021
-
鸿与智工业传媒集团 24073
-
天津市塘沽区土地中心 17922
-
GRES 2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