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物理系王亚愚研究组合作揭示镍基超导体中的氧空位及相关电子结构
2024/06/17
自从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被发现以来,凝聚态物理学界就致力于在相似结构的镍氧化物中探测可能存在的高温超导体。2023年,中山大学王猛研究组发现双层镍氧化物单晶La3Ni2O7-δ在高压下具有高达80K的超导转变温度,迅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然而,该体系中较小的超导相比例表明其中可能具有较强的空间不均匀性和电子相分离,因此需要一种局域探测手段来区分样品中的不同相及对应的电子结构。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王亚愚研究组合作利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和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技术,揭示了La3Ni2O7-δ单晶中氧原子空位的特征及其对电子结构的影响。
该研究开发了新的能量过滤多片层电子叠层衍射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La3Ni2O7-δ中氧原子空位的原子尺度高精度定量表征。电子叠层衍射(MEP)成像技术是近年来电子显微学领域的重要进展,陈震此前主导了该技术的突破,实现了优于20皮米的横向分辨率和纳米级别的纵向分辨率。MEP原理上可以用于确定局域原子空位和掺杂原子的数目,但这种定量测量此前尚未在实验中实现。该研究通过引入电子能量过滤器,过滤掉成像中的非弹性散射电子,极大地提高了重构图像的精度,首次实现了原子尺度氧空位含量的精确测量。

图1.La3Ni2O7-δ中氧空位的实验观测。(a)La3Ni2O7-δ的结构模型。(b)利用MEP观测的La3Ni2O7-δ原子结构投影像。(c)为(b)区域中所有不等价氧原子的相位统计图,δ为由此确定的氧空位含量
La3Ni2O7-δ的晶胞由两层NiO2面组成,而氧原子占据三个不等价的位置:外部顶点位(位于NiO2面外侧)、平面位(位于NiO2面内)、内部顶点位(位于两层NiO2面之间)(图1a)。值得注意的是,内部顶点氧连接相邻两层NiO2面,为3dz2电子提供层间耦合和超交换作用,可能是形成高温超导相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利用MEP直接观测到样品中氧空位的存在(图1b),并发现氧空位主要存在于内部顶点位上,而且样品不同区域的氧含量在纳米尺度出现明显区别(图1b对应样品区域的氧空位含量统计结果见图1c)。

图2.O-K边EELS谱和氧空位的空间分布。(a)样品中氧含量不同区域的平均EELS谱。(b)根据EELS推断的能带结构示意图。(c)利用大面积EELS成像得到的氧含量空间分布图
进一步分析成像区域的EELS谱发现,对应氧原子轨道空穴型电子态的O-K边前置峰强度随着氧空位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图2a)。因此,氧空位诱导的掺杂电子主要占据O-2p轨道的空穴态,而非进入空的Ni-3d轨道。这意味着La3Ni2O7包含强的基态O-2p轨道成分和p-d轨道杂化(图2b),因此在强关联氧化物的分类中处于电荷转移区间,而此前发现的无限层镍基超导体RNiO2(Tc≈20 K)处于相反的Mott-Hubbard区间。由此表明La3Ni2O7更加接近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可能与其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大视场下O-K边前置峰强度的测量进一步证实了该体系氧含量在纳米尺度具有显著不均匀性(图2c),可能是其超导相比例较小的成因。

图3.原子分辨EELS谱和O-2p轨道空穴态的分布。(a, b)氧空位含量δ分别为0.09和0.20的区域中,不等价的氧位上测得的EELS谱。(c)O-2p轨道空穴态和掺杂电子分布的示意图
研究进一步利用STEM-EELS的原子级空间分辨率,揭示了不同氧原子位的2p轨道空穴态密度分布。如图3a-b所示,O-K边的前置峰主要存在于内部顶点氧和平面氧上,其强度随着氧空位含量增加同步减弱。因此,氧原子上的空穴态主要存在于面内和内部顶点氧上,而掺杂的电子也等权重地分布在这两个位置上,说明在这两个氧位上存在强p-d轨道杂化和共价性,如图3c所示。这也意味着在与La3Ni2O7相关的有效模型中,有必要考虑来自这两个位置的O-2p轨道的贡献。
研究首次在原子尺度精确测量了氧化物中氧空位的含量,进而将La3Ni2O7-δ中局域氧含量和电子结构直接关联起来,证明体系中存在强p-d轨道杂化和电荷转移机制,为镍基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同时,研究也发展了一种精确测定原子尺度轻元素含量的技术,为固体材料中普遍存在的原子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表征工具。
6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La3Ni2O7-δ中氧空位和自掺杂配体空穴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and self-doped ligand holes in La3Ni2O7-δ) 为题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亚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陈震、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猛和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卢毅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物理系2021级博士生董泽昊、中山大学物理学院2020级博士生霍梦五、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20级博士生李婕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合作者包括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谷林和博士李鹏程、中山大学副教授孙华蕾和博士生李婧嫄。
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中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肥实验室项目、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等的支持。研究的实验部分使用了清华大学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共享仪器平台的设备。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11月优质学术会议推荐 16
-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 392
-
2025年第七届控制与机器人国际会议 576
-
2025年智能光子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 1529
-
2025年机械工程,新能源与电气技术 1790
-
2025年计算机科学、图像分析与信号 2065
-
2025年材料化学与燃料电池技术国际 1861
-
2025年自动化前沿系统、智慧城市与 10-23
-
2025年信息光学、遥感技术与机器视 10-23
-
2025年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与语言学 10-23
-
2025年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与智能 10-23
-
2025年语言认知、人工智能与计算建 10-23
-
2025年社会科学、应用语言学与人文 10-23
-
2025年传统机械、动力学与智能装备 10-23
-
2025年图像处理、物理建模与结构设 10-23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45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4758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2033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93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844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513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2840
-
清华大学地学系阳坤课题组揭示全球10-20
-
历史时期极端干旱灾害的数据评估和10-20
-
“清华化学百年论坛:塑造化学的未10-20
-
研究揭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作为跨10-20
-
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46MW大容10-20
-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九疆电力建10-20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马韫韬教授团10-20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本科生在一区10-20
-
北京米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8092

-
河南师范大学 21050

-
哈尔滨鑫峰文件柜厂 21082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2130

-
湖北学而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986

-
ICPIT 2057

-
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 2173

-
成都梵诺会务服务有限公司 2251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整形外科 21136

-
第六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 18018

-
JC 23417

-
上海宝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18120

-
联合医学会展有限公司 18330

-
广州联庄科技有限公司 24062

-
北京语言大学理论语言学研究中心 23009

-
水利科研信息 2230

-
管理与信息工程国际会议组委会 1960

-
河南纳智博研会议公司 2271

-
FREARG 23989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8035

















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