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机制与弧前强震周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6/02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机制与弧前强震周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 喜马拉雅山脉周围地质、GPS与断层以及大地震分布示意图

(A和B:喜马拉雅山脉主冲断层MCT和MFT以及印度/亚洲雅卢藏布江缝合带以南以及南迦帕尔巴特峰和南迦巴瓦峰之间的构造弧形;C:北印度/南西藏大规模断层活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372273)等资助下,中国地质科学院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焦利青研究员与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Paul Tapponnier教授、法国国家铁路局灾害防治中心AurélieCoudurier-CurveurMccallum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徐锡伟教授合作,在研究喜马拉雅弧形山脉的形成机制与弧前大地震周期探讨方面取得进展。成果以“喜马拉雅山脉弧形:由走滑断裂尖端构造结固定的椭圆弧(The shape of the Himalayan “Arc”: an Ellipse pinned by syntaxial strike-slip fault tips)”为题,于2023年1月17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论文链接: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13278121。

  喜马拉雅山脉傲居世界之颠俯视全球,长约2500千米,由数个超过7700米的高峰构成,最高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8米,为全球最高山脉。同时从地图上看,喜马拉雅山脉呈现向南凸出的近乎完美半个椭圆弧形走向,像一张拉满的“天弓”,构成地球表面一道靓丽风景线。但是喜马拉雅弧形山脉的成因、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的关系、及其几何形状对沿喜马拉雅山前碰撞带速率与弧前碰撞带大地震周期的影响机制等研究,是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团队选取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尖端东西部的两个构造结:即东部的南迦巴瓦峰(7,782 m)和西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8,126 m),及其间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几何与运动学特征,聚焦MFT(主前锋逆冲断层)和MCT(主中央逆冲断层)两个运动界面,分析沿这两条大型逆冲断层走向的大尺度大地测量数据以及历史大地震震源机制,并结合逆冲断层的野外测量等基础数据和分析研究结果,构建了喜马拉雅山脉大变形数学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在喜马拉雅山脉两端存在近乎南北走向的走滑断裂(查曼与实皆断裂)尖端,构成了东西两个构造结的固定砥柱,其间的喜马拉雅山脉沿着MFT和MCT两条断层向南大规模不均匀逆冲,吸收了碰撞主体变形,形成长短轴比约3的完美的半椭圆状的“弧形”山脉。在这种变形机制下,山脉两端构造结与前弧变形差异,导致地构造结碰撞缩短量较小,地震周期较长,前弧碰撞缩短量较大,地震周期较短,前者约6 mm/y, 2000年,后者约18 mm/y, 700年。通过离散元(DEM)数值模拟,根据喜马拉雅碰撞带几何与受力特征,简化与设计模型与边界条件,成功再现了在简化的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下,模拟的东西两个构造结固定并与印度板块一同以20mm/yr的速度碰撞欧亚大陆,在此过程中欧亚大陆在碰撞带向南变形,在近18Myr后形成近乎完美的半椭圆弧形山脉,再现了模拟的喜马拉雅山脉发育成形过程,并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阐述了这完美弧形山脉成形的物理力学机制与奥秘。

  该研究一方面显示了基于地质学古地震数据观测与测量数据、大地测量学数据分析、数学模型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在探索山脉成形机制以及碰撞带地震周期方面的潜力,另一方面上述结果和发现具有广泛的科学意义,将会引起来自不同学科地球科学家的广泛兴趣,包括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震学、古地震学和第四纪地质学。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AI)赋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与高价值专利布局高级研修班(8月青岛)(2025-08-13)

第六届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PE 2025)(2025-08-15)

2025年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BAI2025)(2025-08-21)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IoTAIMA 2025)(2025-08-22)

第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学术会议(MCAI 2025)(2025-08-22)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2025-08-22)

2025新媒体发展与现代化教育国际学术会议(NMDME 2025)(2025-8-25)

2025年智慧体育、健康大数据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ICSSHBDIT 2025)(2025-8-11)

2025材料科学、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会议(ICMSCEPE 2025)(2025-9-12)

2025数字货币、区块链与金融风险管理国际会议(DCBFRM 2025)(2025-8-18)

2025年交通运输、城市建设与绿色能源国际会议(ICTUCGE 2025)(2025-8-14)

2025年智慧水利、水利工程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SWCWCEIT 2025)(2025-9-22)

2025翻译、新闻传播学与语言文学国际会议(TJCLL 2025)(2025-8-12)

2025计算机信息、数字通讯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CIDCAI 2025)(2025-8-14)

2025年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国际会议(ICDSADA 2025)(2025-8-12)

2025年社会工作与新闻传播国际会议(ICSWJC 2025)(2025-9-9)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