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课题组在鸟类青藏高原遗传适应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04/22
![]() |
图 猎隼拓殖青藏高原及其遗传适应机制模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930013、3212500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课题组在鸟类青藏高原遗传适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北极基因渗入与染色体调控助力猎隼拓殖青藏高原(Arctic introgression and chromatin regulation facilitated rapid Qinghai-Tibet Plateau colonization by an avian predator)”为题,于2022年10月27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4138-3。
青藏高原与北极具有相似的极寒气候,两极地物种间是否存在与低温适应相关的基因流动尚不清楚。此外,除了低氧适应,人们对高原动物如何适应低温、强UV环境的遗传机制仍所知甚少。科研人员以青藏高原代表性猛禽—猎隼(Falco cherrug)及其北极近缘种矛隼(F. rusticolus)为模型来研究这些谜题。对源自欧亚大陆的三大主要繁殖地的30只猎隼个体,和欧亚北极的10只矛隼个体进行了种群基因组分析。发现在末次盛冰期(LGM),矛隼从北极向南迁移,在西伯利亚南部与猎隼发生杂交。LGM之后,猎隼种群往青藏高原地区拓殖。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系统地研究猎隼在青藏高原快速的适应性进化过程。
低温适应方面,发现高原猎隼比其他猎隼体型更大,体重更重。在高原猎隼基因组中发现了两个从北极矛隼中渗入的关键基因:SCMH1和SCARB1。SCMH1内含子上的渗入片段具有更强的抑制效应,引起与身体发育相关的HOX基因表达上调,促使猎隼体型增大(图)。渗入型的SCARB1C362T突变,有利于高原猎隼清除血液中更多的胆固醇,降低寒冷条件下脂质增加的负效应。
低氧适应方面,利用多组学分析,发现高原猎隼基因组中一段正选择信号最强(500 Kb)的DNA区域,尽管仍维持保守的空间三维结构,但其内部调控元件与血红蛋白基因间的互作增强,促使血红蛋白更高表达,响应低氧压力。
强UV适应方面,比较羽毛的反射光谱,发现高原猎隼的羽色更深。其基因组上ASIP基因的一段内含子区受到正选择。高原型片段的增强效应减弱,因而减少了ASIP基因的表达,促进真黑色素的合成,这可能减少了UV对高原猎隼的损伤。
该研究结合多组学分析和功能实验,首次发现了北极近缘物种对于青藏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的遗传贡献,并系统性地探讨了高原动物如何适应低温、低氧、强紫外(UV)胁迫的遗传机制。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 20944
-
上海大学 23028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 23246
-
北京金华科技有限公司 17937
-
武汉优莱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4219
-
上海技术交易所 17996
-
亚洲理工学院 2111
-
北京工业大学 2015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1873
-
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21067
-
同济会议网 20982
-
北京彬丰文化有限公司 22959
-
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21268
-
上海富亚展览有限公司 1039
-
中国化工学会培训中心 17948
-
先进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24029
-
中国环境高技术协会 17928
-
江西理工大学 21049
-
WILL 24116
-
华中师范大学 2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