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曾木圣教授在EB病毒预防性疫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3/29
![]() |
图 gB纳米颗粒疫苗诱导产生针对EB病毒的保护性中和抗体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30046、81830090)等资助下,中山大学曾木圣教授、钟茜教授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刘铮教授团队合作,在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预防性疫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gB纳米颗粒疫苗诱导产生针对EB病毒的保护性中和抗体(A gB nanoparticle vaccine elicits a protective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 against EBV)”为题,于2023年10月16日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hom.2023.09.011。
EB病毒是一种广泛易感的人类疱疹病毒,是造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并与多种人类淋巴及上皮细胞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相关,如鼻咽癌、胃癌和淋巴瘤等。但迄今,国际上仍未有任何一款针对EB病毒的预防性疫苗上市。EB病毒是一种双链DNA包膜病毒,病毒膜上存在多个病毒糖蛋白,广泛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其中关键糖蛋白gB是病毒的融合蛋白,介导EB病毒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曾木圣教授团队前期发现gB通过识别受体NPR1介导病毒感染上皮细胞。因此,gB是潜在的EB病毒理想疫苗靶标,但是其体液免疫激活效应弱阻碍了以gB为靶标疫苗的深入研究。
研究团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了表面展示gB的纳米颗粒gB-I53-50 NP,与可溶性gB蛋白相比,该疫苗在提高gB抗原的免疫原性的同时,还具有结构稳定性。动物免疫实验表明,该疫苗能够诱导更高效的EB病毒中和抗体,同时抑制上皮细胞和B细胞感染,并诱导更强的T细胞激活杀伤能力。利用人源化小鼠模型,发现gB纳米颗粒疫苗显著保护人源化小鼠免于EB病毒感染及淋巴瘤发生(图)。
这项研究提示该纳米颗粒蛋白疫苗是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下一代EB病毒候选疫苗,为其他致病性疱疹病毒疫苗的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北京中企世纪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7997
-
鸿与智工业媒体集团 23887
-
四川大学材料学院 17883
-
上海维程信息 18006
-
呼和浩特市艾瑞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883
-
欧亚学院 17962
-
北京大学 1957
-
北京农科博研技术研究院 23919
-
北京中经蓝山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22899
-
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23062
-
光电材料器件网 7960
-
The Chinese Univ 8353
-
华东理工大学 18276
-
广州振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8052
-
南开大学商学院 20978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22986
-
SDGVUYFD 1898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21122
-
拉萨旭日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1037
-
河南师范大学 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