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成瘾记忆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16
![]() |
图 成瘾线索调控成瘾记忆的突触动态重塑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822017、82101565)等资助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袁逖飞教授团队在成瘾记忆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提取-消退成瘾记忆需要AMPA受体转运(Retrieval-extinction of drug memory requires AMPA receptor trafficking)”为题,于2022年12月23日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d6642。
成瘾的核心症状是强烈心理渴求导致的复吸行为,其临床风险因素为药物或药物相关线索的暴露。但成瘾线索如何提取成瘾记忆,最终导致强烈渴求与冲动用药行为,目前尚不清楚。该研究在前期发现内侧前额叶(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是成瘾者毒品相关线索加工核心区域的基础上,利用动物模型,进一步揭示了成瘾线索诱发mPFC区域谷氨酸受体转运的动态机制。研究发现,正常动物mPFC区域锥体神经元的谷氨酸突触传递以钙离子不通透型AMPA受体(Calcium-impermeable AMPARs,CI-AMPARs)为主,成瘾后出现谷氨酸传递的增强;成瘾线索暴露10分钟后,成瘾动物mPFC区域锥体神经元上的谷氨酸突触传递会迅速下降,伴随了钙离子通透型AMPA受体(Calcium-permeable AMPARs,CP-AMPARs)的突触组分减少和快速下膜的过程。这一现象可长达6小时,此后突触传递强度又恢复到线索诱发前的状态。研究者利用靶向性多肽工具干扰CP-AMPA受体的下膜,发现线索提取促进消退训练的现象会被阻断;进一步干预CP-AMPA受体再次上膜的记忆再巩固过程,可有效阻断复吸行为。CP-AMPA受体的动态转运过程由多巴胺1型(D1)受体的激活所介导(图)。
本研究揭示了成瘾线索与成瘾记忆互作的突触动态重塑机制,阐明了mPFC区域谷氨酸受体转运参与成瘾行为调节的重要作用,为成瘾的干预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大连理工大学 18106
-
英国皇家化学会 20904
-
武汉大学 1872
-
北京四通博大 17766
-
湖南诗和远方出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7879
-
武汉理工大学 23883
-
武汉志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840
-
江南大学 7862
-
上海电子信息 22875
-
四川盛大会展 1831
-
电子科技大学 17919
-
东莞新都会酒店 1787
-
武汉海讯科技会务有限公司 17772
-
武汉大学 17736
-
荷兰中国商会 17943
-
世界水土保持协会 22921
-
北京腾达信息咨询公司 17863
-
北京伊诺永明公关策划有限公司 22887
-
凯乐会展(上海)有限公司 7837
-
IETP-Association 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