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狼疮性肾炎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3
![]() |
图 狼疮性肾炎肾脏CD163+树突状细胞的关键作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70599、82170737、82270764、82022009)等资助下,中山大学蒋小云教授、陈崴教授、王芳教授、周怡教授团队在狼疮性肾炎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以“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CD163+树突状细胞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关键作用(Single-cell profiling reveals kidney CD163+ dendritic cell participation in human lupus nephritis)”为题,2024年1月30日在线发表于《风湿病年鉴》(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上,论文链接:https://ard.bmj.com/content/early/2024/01/30/ard-2023-224788?rss=1。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kidney disease, ESKD)的重要病因之一。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参与疾病发展的重要免疫细胞尚不明确,因此,对LN患者肾脏微环境中复杂的免疫细胞和固有细胞调控网络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团队通过对40例LN患者和6例正常肾活检标本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和T细胞受体测序,描绘了LN患者肾脏微环境的全景单细胞图谱。发现CD163+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参与LN发展的关键免疫细胞,具有较高活化程度、较强促炎和抗原提呈能力的特征。该细胞经过肾脏受损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募集、粘附与活化,激活CD4+效应T细胞,进而加剧肾脏炎症反应(图)。研究结果证实在独立LN患者队列中肾脏CD163+DC可作为LN患者诱导缓解治疗6个月时的疗效预测的重要标志物。该研究鉴定了肾脏CD163+DC亚群的重要作用,揭示其预测LN疗效的临床靶标价值,为狼疮性肾炎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北京华医智库 18262
-
江苏大学 18035
-
武汉海讯科技会务有限公司 17903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105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17972
-
河南纳智博研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3985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1008
-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17882
-
上海广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23180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8055
-
天地一脉文化传播公司 18053
-
上海光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133
-
云南省昆明博世会展有限公司 18087
-
深圳华南城网 22987
-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社 23228
-
上海广尧商务咨询公司 7840
-
南开大学 23059
-
武汉雅森传媒有限公司 8356
-
湖南大学 18128
-
美国科研出版社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