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清华大学地学系白玉琪团队合作发文揭示未来野火排放的中国区域健康效应

2024/03/28

近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白玉琪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李芳研究员团队联合完成了2021-2100年期间野火排放的中国区域健康效应评估研究。研究基于预测的未来人口和未来野火排放PM2.5浓度,采用了适用于中国区域的相对风险系数,估算了不同发展路径和情景下中国人群在2021-2100年期间可归因于野火PM2.5排放的死亡人数。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时期未来野火排放导致中国人群健康风险的时空分布,可以帮助决策者提前制定和实施有效干预措施,从而减少野火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影响。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野火(包括森林火灾、草地火灾、灌木丛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等)未来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受到广泛关注。野火排放产生的烟雾,尤其是其中的PM2.5对人群有重要的健康影响,需要非常精确的评估。然而,中国区域的野火具有范围小和持续时间短的特征,现有的未来火灾相关死亡风险的预测研究没有细致到省级层面,且采用的参数设置并不适用于中国人群健康体征。预测方法仅采用环境PM2.5暴露估算死亡率,而没有采用针对野火排放的PM2.5暴露估算的流行病学方法。

针对上述研究空白,联合研究团队在中国省级尺度上估算了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情景下(SSP1-2.6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和SSP2-4.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可归因于野火排放PM2.5的死亡风险。研究首先估算了中国2021-2100年期间人口以及野火排放PM2.5浓度,采用针对野火短期暴露的流行病学模型和中国区域的相对风险系数预测了这段时间野火排放的PM2.5导致的全因死亡人数(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主要包含呼吸系统与心脑血管问题引起的死亡人数)。研究评估了野火的死亡风险,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死亡人数时空分布格局。

图1.中国各省份可归因于野火PM2.5排放的全因死亡的驱动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未来(2021-2024,2051-2070与2081-2100年)因野火排放PM2.5导致的死亡率均高于历史阶段(1986-2005年),平均死亡率在2021-2024年先上升,在2051-2070年及之后呈现下降的趋势。未来全球变暖会增加野火排放PM2.5浓度,SSP2-4.5情景下野火排放PM2.5相关的死亡率各时间段平均值均大于SSP1-2.6情景下的死亡率。全国因野火排放PM2.5导致的全因死亡人数相比历史阶段在2021-2040年达到峰值,在SSP2-4.5情景下上升37.38%(95%置信区间22.85-62.61%)。在本世纪中叶后,因为人口总量减少及分布区域的变化,全国因野火排放PM2.5导致的死亡人数略有下降(图1)。 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省份(山东、河南、广东与湖北)集中位于中国东部和中南部(图2),而预计死亡人数相比历史阶段增加百分比最大的省份位于中国西北部和西南部。

undefined

图2.中国各省份可归因于野火PM2.5排放的年度全因死亡预测变化的时空格局

相关研究成果以“2021–2100年野火烟雾短期暴露引起的中国区域死亡风险预测:健康影响评估研究”(Projections of mortality risk attributable to short-term exposure to landscape fire smoke in China, 2021–2100: a health impact assessment study)为题,近日发表于《柳叶刀·星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地学系博士生楼书含为论文第一作者,地学系白玉琪教授与大气所李芳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合作者包括地学系博士生刘昱甫,大气所林光星研究员和徐露露博士后,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刘钊讲师,大气所董啸助理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赵梦真博士后,地学系博士毕业生王玲玉和金梦,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灿教授和陈艺丹博士生,地学系蔡闻佳教授,香港大学副校长、环球可持续发展讲座教授宫鹏和地学系罗勇教授。

研究得到了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的指导,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得到了地学系GlobalChangeONE数据平台和大气所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的支持。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AI)赋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与高价值专利布局高级研修班(8月青岛)(2025-08-13)

第六届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PE 2025)(2025-08-15)

2025年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BAI2025)(2025-08-21)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IoTAIMA 2025)(2025-08-22)

第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学术会议(MCAI 2025)(2025-08-22)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2025-08-22)

2025年电子设备、信号图像与信息检测国际会议(EDSIID 2025)(2025-9-27)

2025年测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国际会议(ICMTGISA 2025)(2025-9-18)

第八届体育科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SSPE 2025)(2025-10-24)

2025年工业设计、环境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IDEECS 2025)(2025-9-14)

2025年先进制造、工业机器人与机电系统国际会议(AMIRE 2025)(2025-8-6)

2025化学、食品安全与食品加工国际会议(ICCFSFP 2025)(2025-8-15)

2025年艺术、教育与公共管理国际研讨会(ISAEPM 2025)(2025-8-29)

2025年应用数学、计算模拟与物理学国际会议(IAMCP 2025)(2025-9-10)

2025区块链、经济管理与智慧城市国际学术会议(BEMSC 2025)(2025-9-3)

2025年医学人工智能与影像诊断国际会议(ICMAIID 2025)(2025-9-3)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