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赵世玺课题组合作在高熵无序岩盐锂电正极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2024/04/01
阳离子无序岩盐型正极由于其较高比容量(>250 mAh g-1)和组分设计灵活等优势,成为新一代具有发展潜力的富锂高比能材料。然而,无序岩盐结构中存在的短程有序会阻碍锂离子的长程渗流,导致锂离子传输动力学缓慢。此外,高电压状态下氧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不可逆性将产生氧晶格失稳,导致容量迅速衰减。高熵策略抑制锰基无序岩盐正极中的短程有序虽然已被证实,但Mn3+的存在不可避免造成界面退化和严重副反应。因此,开发兼具高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的高熵无序岩盐正极至关重要。同时,高熵正极中电荷补偿机制和离子扩散过程尤为复杂,对该问题的探究对于设计高性能的高熵正极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赵世玺课题组与合作者开发了一种基于Ni2+-Nb5+体系的高熵无序岩盐正极Li1.25Ni0.1Co0.1Fe0.1Cr0.1Ti0.2Nb0.15O1.8F0.2(TM6),在20 mA g-1电流密度和1.5-4.8V的电压范围内能提供277.6 mAh g-1的初始容量,即使在100 mA g-1下循环200圈后仍可达到83.5%的容量保持。研究提出过渡金属较低的八面体择位能(OSPE)有利于稳定无序岩盐结构,复杂的高熵岩盐体系的单相合成需考虑高OSPE元素的容纳极限。
同时,研究结合理论计算证实了TM6中存在的两种电荷补偿机制:一类是活性元素能与氧发生电荷转移而稳定氧化,另一类是活性元素与氧同时逐渐氧化贡献高容量,这意味着高熵设计能有效协同两种电荷补偿机制从而达到容量与稳定性的理想折衷。
此外,研究还发现熵稳效应促进离子扩散动力学并抑制晶格氧遗失,有利于提高岩盐氧化物在高荷电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该研究工作不仅为高熵材料的成分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还进一步揭示了多组元协同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和结构上的高熵效应。
图1.八面体择位能与单相固溶行为
图2.氧晶格稳定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高熵效应促进无序岩盐正极的Li+扩散和晶格氧稳定性”(Enhanced Li+Diffusion and Lattice oxygen Stability by the High Entropy Effect in Disordered-Rocksalt Cathodes)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赵世玺副教授和美国华盛顿大学曹国忠教授,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1级博士生周抒予,论文作者还包括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1级硕士生孙宇轩、2022级硕士生高瞳和廖俊洪。该论文得到赵世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常州大学 24126
-
北京博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120
-
索引学会 23081
-
张家界运通会务会展有限公司 20988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8027
-
北京京郊太美旅业服务公司 18028
-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8218
-
材料工程与应用国际会议 24201
-
广州中医药大学 24068
-
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协会 18038
-
jieda 21125
-
云南民族大学 7913
-
北京合力飞扬文化有限公司 18017
-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7952
-
MDPI 2433
-
北京企联高科高分子技术中心 24089
-
昆明博世会展有限公司 17921
-
IETP 20848
-
北京九盈科泰科技有限公司 7981
-
河北省黄骅市绿园化工有限公司 1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