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团队在织物电子系统领域取得进展
2024/03/21
![]() |
图 设计加捻结构制备纤维器件以构建织物系统的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21003、22335003)等资助下,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团队报道了纤维电子器件的标准化、普适性制备方法,可以有效构建各种类型的纤维能源与电子器件,包括纤维储能电池、纤维传感器和纤维电致发光器件,最终编织集成以获得柔性电子织物。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纤维加捻结构设计和构建可穿戴电子织物(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wearable electronic textiles using twisted fiber-based threads)”为题,于2024年3月1日发表在《自然·协议》(Nature Protocols)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96-024-00956-6。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蓬勃发展,需要电子元器件具有与织物相匹配的高柔性和高稳定性,而纤维电子技术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手段。在未来规模化应用中,还需要把不同功能的纤维能源与电子器件集成为多功能的织物系统。但是传统的制备方法,如印刷和烧结,难以适配纤维的高曲率表面,严重制约了可穿戴设备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提出设计加捻结构构建纤维器件的普适性方法,通过编织、缝纫等路径,将纤维器件集成到织物中,构建出多功能和高性能的智能织物。纤维器件的加捻结构,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稳定的电子传输界面;智能织物内部固有的交织结构,保证了稳定高效的电路连接。该论文深入总结了纤维储能电池、纤维传感器和纤维电致发光器件三种纤维器件的制备过程。首先,纤维储能电池作为能量供给单元,构建流程包括正负极活性材料涂覆、隔膜包绕、纤维正负极对绞以及封装注入电解液。连续化制备的纤维储能电池,电化学性能均匀性很好,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其次,纤维传感器作为信息输入单元,构建流程包括电化学活性层沉积、绝缘封装、传感及参比电极对绞,实现了对多种离子和代谢分子的精准检测。再次,纤维电致发光器件作为显示单元,构建方法包括电极丝表面发光活性层沉积、外电极对绞,显示了均匀的发光性能。最后,研究团队把三类纤维器件编成织物电子系统。得益于加捻结构有效稳定的电子传输界面,三种纤维器件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弯折性,有效地满足可穿戴应用需求。基于该标准化制备流程,研究团队构建出智能夹克,可实现汗液离子浓度的实时监测与显示,为基于纤维器件的织物系统制备提供了方向。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 23497
-
第二届新型材料与化学工业国际学术 23874
-
中国微生物学会 24289
-
天津天盛贵金属有限公司 17878
-
陕西省西北大学 23146
-
西北工业大学 21119
-
HKSME 23889
-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17990
-
世博威(上海)展览有限公司 2075
-
巩义市欧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7924
-
江苏大学农工院 20931
-
清华大学 21274
-
西安百奥泰国际会议有限公司 23989
-
上海同济大学 20922
-
建筑与土木工程国际会议 23002
-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18126
-
上海筱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991
-
沈阳博思有限公司 17969
-
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 8051
-
世易科技 2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