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在基因编辑非人灵长类动物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2024/04/25
![]() |
图 基因编辑食蟹猴模型成功复现了LMD的心脏结构、功能、病理、电生理、转录表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25004、U2102204)等资助下,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牛昱宇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江平教授合作在基因编辑非人灵长类动物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携带 LMNA 突变的扩张型心肌病灵长类模型(Primate model carrying LMNA mutation develops dilated cardiomyopathy)”为题,于2024年3月28日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基础与转化科学》(JACC: Basic to Translation science)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bts.2023.11.002。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编码核纤层基因(Lamin A/C,LMNA)突变相关的扩张型心肌病(LMD)是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最频发、进展最快、预后最差的疾病亚型。LMD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目前处于瓶颈,原因之一在于传统啮齿类疾病模型与临床患者之间存在表型差异。考虑到灵长类动物与人的相似性,构建LMD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具有潜在的高转化价值。
研究团队通过心脏移植临床队列提取了LMD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作为基线参考。利用单碱基编辑技术(adenine base editing,ABE)构建携带LMNA突变的食蟹猴动物模型,通过4年连续观察,将其心脏结构、功能、电生理及病理表型与临床LMD病例进行比对,分析发现LMD猴模型与临床患者表型高度吻合。转录组测序发现,在LMD进展过程中,伴随离子通道紊乱和心脏结构重塑,LMNA突变基因转录特征参与了心律失常和左室扩张的病理生理改变(图)。
研究团队利用ABE构建的LMD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为研究潜在治疗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新工具。该动物模型有望为LMD的精准干预和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桥梁。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北京 23050
-
百奥泰集团 24387
-
杭州晟凌会务服务公司 18122
-
中国人民大学 21309
-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20945
-
厦门东南馨都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17879
-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18069
-
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 18417
-
西安新韵排练厅 23076
-
广州健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65
-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21000
-
大连百奥泰科技有限公司 18140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 20973
-
温州大学建工学院 20993
-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18132
-
北京康源瑞廷酒店 1969
-
浙江华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921
-
黄河科技学院 23931
-
北京东方比特科技有限公司 2223
-
WILL 7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