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在水处理臭氧氧化催化化学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07
![]() |
图 臭氧氧化水处理生成的原位配体对Ce的催化活化效应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22603、51978326、21925602)等资助下,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潘丙才、单超课题组报道了水处理臭氧氧化生成的原位配体对惰性Ce(III/IV)的活化效应,提出了原位内生配体调控水处理催化活性的新方法。研究成果以“原位配体调控激活惰性Ce(III/IV)构建面向高效水处理的臭氧氧化催化剂(In situ ligand-modulated activation of inert Ce(III/IV) into ozonation catalyst for efficient water treatment)”为题,于2023年8月21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73/pnas.2305255120。
利用有机配体调节金属中心的电子结构是实现催化活性调控的经典策略,然而在以高级氧化为代表的自由基反应中,这一策略因有机配体易降解失效而面临巨大挑战。潘丙才、单超研究组选取了臭氧氧化中本身催化惰性的Ce(III/IV)为目标调控对象,基于有机物在臭氧氧化过程中普遍产生小分子羧酸为主要终端产物的认知,部分小分子羧酸有望作为原位内生配体,通过配位调控将Ce(III/IV)持续活化为臭氧氧化的催化剂。研究发现,有机物臭氧氧化降解生成的不同种类的小分子羧酸配体对Ce(III/IV)的活化效应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草酸可作为强效配体显著活化Ce(III/IV),将臭氧分解速率常数和阿特拉津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提高11.5倍和5.8倍;同等条件下乙酸并未对Ce(III/IV)表现出明显的活化效应。研究表明,Ce(III)-草酸络合物是强化污染物降解的催化活性物种,草酸配体显著的供电子效应是活化Ce(III/IV)的关键。结果显示,仅依靠原位持续生成的草酸(无需外源添加),微量Ce(III/IV)即可实现臭氧氧化的自催化矿化和污染物共降解。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上海翱蒲商务咨询公司 17875
-
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有限公司 1783
-
徽州文化园---华商山庄 22783
-
太原师范学院 1924
-
重庆市化工职业学院 17846
-
智慧医卫(北京)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23791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20787
-
中国北京网络公司 20795
-
深圳市利达旺贸易有限公司 17846
-
深圳中腾建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7826
-
优势会展公司 17806
-
香港科技大学 17889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828
-
BIT Congress Inc 23809
-
WCNA2017组委会 20963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23798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17921
-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 22848
-
hksme 20861
-
中 华 医 学 17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