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中尺度涡影响海洋极端温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07
![]() |
图 南大洋极端高温和低温扰动发生在气旋涡(CE)和反气旋涡(AE)内的比例随深度的变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76027、41890851、4227618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詹海刚研究员团队在中尺度涡影响海洋极端温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中尺度涡加剧南大洋温度变异性和极端事件(Enhancing impacts of mesoscale eddies on Southern Ocean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nd extremes)”为题,于2023年9月18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02292120。
南大洋贯通全球三大洋盆,对全球海洋环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南极绕极流是全球海洋中最强大的洋流系统之一,其强烈的斜压不稳定性导致了活跃的中尺度涡活动。这些涡旋会改变海气界面的热交换以及热量在海洋中的再分配和储存,从而必然会对海洋极端温度产生影响。海洋极端温度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大量基于卫星观测的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海表极端高温(热浪)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均在不断增加。然而,对于环境相对稳定且海洋生物资源最为富集的次表层,由于卫星难以直接观测,其极端温度发生和演变的认知还非常有限。
研究团队分析了过去20多年南大洋50多万条温盐剖面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中尺度涡数据,发现尽管反气旋涡在海洋中发生频率只有约10%,但发生在涡内的次表层极端高温比例却高达近50%(发生在气旋涡内的极端低温情况与之类似)(图)。随着南大洋的变暖和涡旋活动的增强,中尺度涡内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扰动强度均显著增强,且后者速率比前者大一倍。这些结果表明,在变暖的海洋中,中尺度涡对极端温度发生和增强的贡献有所增加。同时,涡内温度扰动增强也意味着海洋温度变化幅度的加剧。这可能促进了近表层热量的跨梯度向下混合与输运,从而减缓上层海洋变暖,并促进深层海洋增温。
该研究揭示了中尺度涡在驱动海洋次表层极端温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涡旋对海洋极端温度的增强效应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我们理解和预测海洋极端温度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影响提供重要参考。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24108
-
中国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 2056
-
河南欧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8380
-
aceat Secretaria 24000
-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21103
-
IAASE 21103
-
厦门大学 18431
-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 21080
-
江苏满程千渠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8803
-
会议网会议网 18321
-
2015 Internation 2148
-
塔里木大学 22948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1103
-
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23935
-
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 20992
-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促进会 18453
-
中通咨询有限公司 17972
-
武汉csd主办方 18151
-
巨成科技 8275
-
学术会议 8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