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在蚊媒病毒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2024/04/24
![]() |
图 通过补充维生素A类药物,抑制感染宿主皮肤微生物中苯乙酮的释放,降低蚊媒病毒传播循环效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825001、81730063、82102389、81961160737)等资助下,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在蚊媒病毒快速传播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皮肤共生微生物来源的一种气味挥发物促进黄病毒感染宿主吸引蚊虫(A volatile from the skin microbiota of flavivirus-infected hosts promotes mosquito attractiveness)”为题,于2022年6月30日在线发表于《细胞》(Cell)。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22006419。
蚊媒病毒可由蚊虫携带并传播给人类及动物宿主,引起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及出血热等严重疾病,种类超过250种。近二十年来,以登革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亚病毒、西尼罗病毒为代表的新发及再发蚊媒病毒在全世界流行,每年导致数十亿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据报道,登革热2022年度再次在巴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暴发大规模流行,截至今年5月,已有超过65万人感染登革热入院治疗。由于蚊媒病毒的致病机制特殊,目前多数烈性蚊媒病毒缺乏有效疫苗和治疗药物,预防手段主要以控制蚊媒传播为主。因此,深入研究蚊媒病毒在自然界中流行传播的基本原理,研发新型防控策略以阻断病毒传播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该研究团队采用昆虫行为学、分析化学、昆虫触角电位等研究手段发现人体气味是调控蚊虫行为的关键因素。蚊虫可通过嗅觉神经系统感知一种来源于病毒感染宿主(人或动物)的特征性气味分子——苯乙酮,高效率定位感染宿主,随后叮咬并取食带有病毒的血液;同时,登革及寨卡病毒又可通过抑制宿主皮肤抗菌肽的表达,导致其体表微生物菌群发生紊乱,促进苯乙酮大量释放,吸引蚊虫叮咬,从而导致病毒在“宿主—蚊虫”之间高效传播。该团队利用一种维生素A衍生物——异维甲酸饲喂病毒感染小鼠后,可有效降低感染小鼠苯乙酮的释放,减弱感染小鼠对蚊虫的吸引力,阻断病毒的传播(图)。
该研究发现了蚊媒病毒在自然界中快速传播流行的分子机制,并提出通过调控人体气味,阻断蚊媒病毒快速传播的蚊媒病毒防治思路,为相关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干预策略。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黄河科技学院 23825
-
上海博蔚会展有限公司 23828
-
西南医院整形美容外科 20840
-
WILL 23833
-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医药化工专业 22991
-
长春市丰华酒店 17945
-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 22996
-
安徽中设明德会展有限公司 7931
-
中国企业国际投资促进会 22784
-
重庆市南岸区有效单位 1875
-
VFRWGRE 2374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2807
-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 17951
-
全国微创整形外科工作委员会 23869
-
浙江大学 8058
-
海军工程大学 20899
-
上海交通大学 23245
-
合肥工业大学 17877
-
广州国际大健康博览会高峰论坛 18245
-
cosco-logistics 17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