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酸性环境水电解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2025/06/03
![]() |
图 平面氧结构(Opla)增强γ-MnO2电催化水氧化稳定性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72156、2232100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员团队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李爱龙研究员和中村龙平教授团队在电解水材料设计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酸性稳定的氧化锰用于质子交换膜水电解(Acid-stable manganese oxides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为题,于2024年1月17日发表于《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929-023-01091-3。
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是应对化石燃料枯竭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可再生能源策略。其中,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是备受关注的一种环境友好的制氢技术。在众多电解水技术中,质子交换膜(PEM)型水电解以其高能效和大电流密度的特点而著称,同时能够迅速响应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压波动,因此受到大量关注。
研究团队通过调控γ-MnO2中的晶格氧结构,成功实现了在强酸条件下稳定的电催化水氧化(OER),取得了PEM环境下以200mA/cm2的电流密度持续电解水超过1000小时的突破,在三电极体系下以200mA/cm2的电流密度持续电解水超过3200小时。在γ-MnO2催化剂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晶格氧,即平面配位结构(Opla)和三角锥配位结构(Opyr)的晶格氧。团队通过构建不同Opla含量的γ-MnO2模型,研究了γ-MnO2稳定性与Opla含量的关系。对于γ-MnO2溶解,提出了Opla和Opyr两种不同的溶解机理,然后通过热力学计算对比了两种机理的反应能变,发现Opla和Opyr羟基化分别是两种机理的限制步骤。进一步通过电化学能垒计算证明Opla的溶解比Opyr更难,说明增加Opla含量可以提高γ-MnO2的稳定性。该工作通过计算不同Opla含量γ-MnO2的溶解速率,对γ-MnO2的稳定性趋势进行了半定量的理解,为高稳定性OER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见解。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10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7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2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593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4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54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4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1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2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07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84
-
学术会议检索全攻略:科研工作者必07-31
-
学术报告写作全攻略:从选题到答辩07-31
-
学术会议海报设计的核心法则与避坑07-31
-
中国学术会议的生态图谱:一场知识07-31
-
武汉科之梦会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7963
-
武汉格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2944
-
金石商务酒店 23874
-
宁波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有限 805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22986
-
中国重庆大学 21148
-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 18151
-
MTS管理者胜任测评在线 17998
-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3159
-
IWEBM2018 organi 22968
-
北京新线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7946
-
czqqzx 17963
-
HKSME 24163
-
西北工业大学 2086
-
浙江蟠桃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3981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20949
-
KJYF 7938
-
中国电子商务案例中心 2093
-
沈阳博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866
-
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社 2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