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硕教授团队在纳米孔蛋白质氨基酸及翻译后修饰鉴定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01
![]() |
图 (a) 高分辨工程化MspA纳米孔检测氨基酸原理示意图;(b) 20种蛋白质氨基酸及代表性翻译后修饰氨基酸的单分子纳米孔指纹信号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25405、31972917)等资助下,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硕教授团队在蛋白质氨基酸及翻译后修饰鉴定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利用纳米孔明确区分20种蛋白质氨基酸及其翻译后修饰 (Unambiguous discrimination of all 20 proteinogenic amino acids and theirmodifications by nanopore)”为题,于2022年9月25日发表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3-02021-8#article-info。
天然的蛋白质由20种蛋白质氨基酸及他们的翻译后修饰组成,蛋白质序列测定为蛋白质生物功能的探究和疾病健康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单分子水平上直接鉴定蛋白质和检测翻译后修饰将促进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有望在单细胞水平上实现低丰度蛋白质的定量以及探索翻译后修饰的分布和相关性。纳米孔是一种已经被广泛应用DNA测序的单分子技术,然而,由于无法实现肽链在孔内的单向可控运动,以及缺乏区分20种氨基酸及它们的翻译后修饰信息的分辨率,纳米孔蛋白质测序尚未实现。
为此,南京大学黄硕团队构建了一种工程化的异质耻垢分枝杆菌膜蛋白A (MspA)纳米孔(图a),可以同时检测全部蛋白质氨基酸和经典的翻译后修饰氨基酸。研究团队在MspA纳米孔最灵敏的识别区域引入了一个金属镍离子,利用配位相互作用实现了20种蛋白质氨基酸和4种修饰氨基酸的同时检测和完全区分(图b)。此外,研究团队还引入了机器学习算法对氨基酸事件进行自动鉴定,区分准确度可达98.6%。该策略还被成功用于氨基酸补充片和多肽的氨基酸组成鉴定。
该方法适用于大量氨基酸、翻译后修饰及氨基酸衍生物的检测,提供了单氨基酸分辨率的单分子分析工具。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3992
-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1112
-
中国科技大学 21073
-
中国社会学会方法研究会 20923
-
上海大学 23020
-
山东省烟台大学 20981
-
潇湘行商务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21253
-
香港维科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22894
-
BIT 2293
-
VREAFEW 23998
-
思恩公司 1953
-
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中心 7944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21599
-
中仿科技有限公司 23019
-
2017第二届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 24018
-
北京中材企联新材料技术研究中心 20909
-
apise 20925
-
唐山创新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3931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17935
-
北京联佳业广告有限公司 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