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环学院朴世龙院士团队在《自然-气候变化》撰文揭示未来升温对北半球陆地植被生产力作用的变化规律
2024/04/23
全球变暖如何影响植被生长是全球变化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聚焦该问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院士团队以“检测变化—探索机制—预估未来”为研究主线,历经十余载,系统揭示了1980年代以来全球植被生长整体趋好的观测事实,深入探索了该现象背后的机制,并研编了首幅全球植被光合作用最适温的空间分布图,代表性成果发表于PNAS(2011,108: 1240-1245)、Nature(2013, 501:88-92)、Nature Communications(2014, doi:10.1038/ncomms6018; 2021,doi:10.1038/s41467-021-21223-2)、Nature Climate Change(2016,6:791-795)、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2017, 1:1649-1654;2019,3:772-779)、Nature Review Earth & Environment(2020, 1:14-27)等。
在此基础上,朴世龙继续领衔揭示了未来北半球陆地植被生长盛期(夏季)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PP)对升温响应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21世纪中高排放情景下(SSP2-4.5和SSP5-8.5),升温对植被GPP的促进作用均持续变弱。在北半球温带大部分地区,最迟至2070年,升温对植被GPP的作用由正转负,且拐点温度高于本世纪初植被光合最适宜温度。这表明,这些地区植被生长对未来升温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适应速度慢于升温,不足以扭转升温终将抑制植被GPP的长期趋势。值得指出的是,在青藏高原和泛北极地区,升温将持续促进植被GPP,本世纪末之前未现拐点。这项成果为更准确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日,该成果以“Future reversal of warming-enhanced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为题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在同期《新闻与评论》("News & Views")专栏中对该研究成果发表评述报道。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一年级硕士生张亦晨为第一作者,朴世龙为通讯作者。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天津市时光企业策划有限公司 18021
-
青海省海北州 18102
-
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 7921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017
-
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17935
-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 23178
-
美国认证协会 北京办事处 23016
-
GRSGE 2110
-
吉林大学 20996
-
中国人民大学 21061
-
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18146
-
香港中文大学 24372
-
西安石油+IPPTC 23971
-
《纳米科技》编辑部 23879
-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 21245
-
青岛理工大学 24047
-
北京易世众教育科技中心 17922
-
昆明精进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17984
-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北京分会 21137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7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