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王祥教授课题组在土壤侵蚀与碳循环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深层土壤溶解有机质分子特征与微生物共演化机制
2025/08/02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祥教授课题组在环境与生态领域旗舰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Nature Index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侵蚀驱动的垂直解耦:深层土壤热点区溶解有机质分子特征和微生物的共同演化》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以黑土侵蚀坡面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侵蚀区和沉积区的表层与深层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分子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差异。结果表明示,表层土壤DOM的化学多样性和分子复杂性显著高于深层土壤,但侵蚀作用使表层土壤DOM分子特征趋向均一化,而深层土壤成为DOM分子特征随地形变化的“敏感区”。沉积区深层土壤DOM分子多样性显著提升,且富集了木质素、单宁等难降解化合物,而侵蚀区深层土壤则以易分解的脂质类物质为主。热力学分析证实,沉积区深层土壤DOM生物可利用性更低,更利于碳的长期保存。
侵蚀-沉积过程对表层和深层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概念图)
微生物群落对侵蚀与沉积过程的响应呈现“深度分异”特征。无论是表层还是深层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均在侵蚀区降低和在沉积区升高,但与DOM的关系截然相反:表层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与DOM分子复杂性呈负相关,而深层土壤中则呈正相关。这一差异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的“分层生存策略”,即表层微生物擅长利用易降解物质,竞争激烈,而深层土壤微生物则更适应复杂化合物,通过协同作用推动碳稳定。研究强调,深层土壤是以往研究容易忽视的关键区域。侵蚀与沉积过程在深层土壤中构建了独特的DOM与微生物互作,并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稳定。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彭钰梅和硕士研究生范忠民为共同第一作者,王祥教授为通讯作者。课题组成员博士研究生王梓和石佳、硕士研究生张子赟、闫雨欣和霍纯朋参与了本研究工作。该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武汉海讯科技会务有限公司 17972
-
武汉海讯科技会务有限公司 17903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3894
-
VSDHFUYV 2046
-
International As 2089
-
武汉新材料科学学会 2023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研究 18028
-
氢生物医学与老年慢病论坛暨中国医 22922
-
河南师范大学 17999
-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 2047
-
湖北研学博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4030
-
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 17984
-
2010中国城市建设峰会 18013
-
东吴期货有限公司 18042
-
北京理工大学 18028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7976
-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 8069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 21137
-
南京世通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2099
-
张家界运通会务会展有限公司 20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