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光催化剂粒子全时空尺度电荷分离传输过程成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22
![]() |
图 单个光催化粒子从飞秒到秒光生电荷分离过程的全时空域原位动态“影像”拍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8810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团队在光催化剂粒子全时空尺度电荷分离传输过程成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光催化粒子电荷转移过程的时空分辨成像研究(Spatiotemporal imaging of charge transfer in photocatalyst particles)”为题,于10月12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183-1。
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可以实现分解水产生氢气、还原二氧化碳产生太阳燃料,是科学领域“圣杯”式的课题,受到全世界关注。虽然人们在光催化剂制备和光催化反应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光催化反应中光生电荷的分离、转移和参与化学反应的时空复杂性,人们对其基本微观过程一直不清楚。
针对上述难题,该研究团队通过将缺陷结构选择性合成到颗粒的特定晶面,利用时间分辨光发射显微镜(飞秒到纳秒)、瞬态表面光电压光谱(纳秒到微秒)和表面光电压显微镜(微秒到秒)等多种先进的表征技术和理论模拟,在时空全域追踪了光生电荷在纳米粒子光催化剂中分离和转移演化的全过程,并发现光催化剂中普遍存在的各向异性晶面和捕获态(如缺陷结构)直接影响光生电荷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具有空间选择性形成的缺陷结构促进了有效的电荷分离,光生电子在亚皮秒时间尺度就可以选择性的转移到特性晶面区域,电子在超快的时间尺度上可以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该超快过程的电荷转移归因于新的准弹道传输机制,表现出量子特征(图)。随着时间尺度从纳秒到微秒的发展,空穴出现在含有缺陷结构的晶面。
这种时空追踪电荷转移的研究将极大促进对能源转换过程中复杂机制的认识,为理性设计性能更优的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大连百奥泰国际会议有限公司 2087
-
北京嘉诺美迪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21149
-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2983
-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 7941
-
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中心 7944
-
博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3988
-
中国建设银行 17922
-
欧曼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7868
-
Global Science a 24103
-
武昌小洪山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 22874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8128
-
北京正望咨询 18061
-
南方科技大学 20988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829
-
Chengdu Huanyush 8004
-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23868
-
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 17909
-
APISE 20889
-
ICVMIP 23164
-
翰森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 18016